美感與設計課程

穿越花間

核心概念
  • 省思建築中「窗」的美感功能及生活意義。
  • 發現花窗構成的美感。
  • 認識實用功能及構成之美感要素。
美感知能
  • 「窗」在建築中存在的意義是「通風採光」,其物理環境的意義大於美感。
  • 窗花的美表現在重複、對稱、韻律與文化的象徵意涵。

課程概說

本課程設計以「構成」為教學核心主軸,從窗景的窺視省思現代建築窗戶的功能及意義,再介紹中國傳統園林建築的花窗設計,讓學生能夠發現花窗具備構成元素所造成之虛實的美感。
傳統花窗常見使用於中國園林設計,不僅可以使單調的牆面上產生虛實的變化外,並可使兩側相鄰空間似隔非隔,景物若隱若現,富於層次美感。花窗本身的花紋圖案在不同角度的光線照射下,會產生富有變化的陰影,成為點綴園景的活潑題材。
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先讓學生透過解構窗花圖案,發現具有美感的要素,藉由教學活動實驗操作體驗。最後嘗試利用構成要素設計具美觀的花窗圖案。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學會對生活周遭環境事物的視覺美感有感知。
  2. 學生能具備發現探索生活物件中必要的美感能力。
  3. 認識構成所造成的視覺美感,並嘗試創造構成美感。
  4. 發現重複、對稱、韻律的組合規劃對空間的改善與改變的可能。

教師課後省思

學生在繪製草圖階段能投入並能提問,多數同學能專注於繪製。少數同學無法達到教師之基本要求,比如無法取5*5公分正方形中心點,有一半以上學生無法用乘法計算出正確比例,且因缺乏自信心,習慣老師一對一講解,普遍而言教師實際示範學生才有動力及學習之自信。所以教師需花費較多時間進行一對一示範。

 

 

 

課程規劃
  • 01
    第一堂~第二堂

    從生活環境中去找出具有美感的窗花,透過分析構成窗花的美感元素後,探討窗花是否具有之重複、對稱、韻律與文化的象徵意涵。

  • 02
    第三堂~第四堂

    實際操作-用紙版折成四方形框練習做出簡單的窗花。並思索其裝飾圖形,是否具備重複、對稱、韻律之要素。

  • 03
    第五堂~第六堂

    利用學習到的構成元素,嘗試設計具有美感的花窗圖案。並檢討自己設計的花窗圖案是否具有重複、對稱、韻律與文化的象徵意涵。 完成作品並分享自己設計構成圖形的經驗。

黃美玲
臺東縣立海端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臺東縣立海端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