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課程初始先由制服的色塊比例為出發點,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接連進行個人的頭像剪影及身形剪影,發掘每個人的身形秘密後,再提出最合宜的穿搭表現。
課程屬於綜合美感構面(色彩、比例、構成),從黑白色塊的配色出發,後加入「環境色彩構成」的美感構面,延伸至彩色色塊比例與整體(穿搭與環境)的調和性,並以服裝和環境色中「顏色的比例」關係,讓學生容易理解比例在生活裡的應用實例。
美感預期成果
- 與群科專業教師進行跨領域交流與技術諮詢,讓成品更臻成熟。
- 讓各科學生觀摩教學成果,相互了解不同專業的學生思考設計的差異,並提出修正建議,對於未來職場的分工互助模式具有正向助益。
- 素養為導向的美術課程,投入職場時能保有提升自我、對環境友善的正向力量。
- 操作中學習,對美有感,以環境共好的態度提升職人素養。
教師課後省思
依適教學現況,增加課堂輔助工具
測量身體尺度的單元中,本以簡單的捲尺及木板作為定位標準。可以利用格狀背板及尺規標示定位。並於量測尺寸時,直接請學生以格狀背板為背景拍攝個人全身照,對於後續服裝色彩比例的搭配上,也能有清楚的比例依據。
因應班級學生特質,提供不同的比例建議
傳統工科學生,班上清一色皆為男孩,平日對於美感並不敏銳,須帶入更多案例讓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在尺寸與比例的建議上,也才容易有大膽的突破。
利用簡單工具,讓學生樂於參與課堂
在課程計畫進行的階段,先以班上同學作為模特兒拍攝教材照片,利用簡單的鏤空切割,讓學生都可以任意操作,降低了技術的限制,也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在課程計畫執行過程中,從服裝著手,引導學生關注課程核心「日常有感」。從使用者經驗為出發,除外觀的美感意識外,更能從「合宜」、「舒適」面相討論服裝設計的重要性。
-
01第一堂
以制服為題,利用KJ法蒐集大家對於制服的想法,與學生討論顏色、材質和剪裁等問題。
-
02第二堂
將個人全身照及大頭照,轉為剪影效果後,發覺個人身材的比例秘密。
-
03第三堂
利用身型比例來討論「相對關係」中的比例問題,在生活中的美感應用找出合宜的比例。
-
04第四堂
以「美麗人生」日劇的經典台詞為出發,說明100公分、150公分、170公分的視角皆有不同風景;帶入數學課的三角函數關係,讓學生體會距離與觀賞者間的尺度變化。
-
05第五堂
合宜的風景,必然存在某種比例關係。「數大便是美」不一定成立,討論「色彩」對於「比例」的影響。
-
06第六堂
從服裝穿搭、飾品、髮型變化等實作,為即將成為社會新鮮人的自己,找出最合宜的穿搭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