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繪本中的大發現

核心概念
  • 認識繪本故事的排版與構成
美感知能
  • 發現探索的能力。
  • 採集蒐集的能力。
  • 工具操作的能力。
  • 分組討論與分享的能力。

課程活動簡介

孩提時閱讀故事書,長大了開始接觸漫畫小說或散文、雜誌…等。生活中在閱讀不同書種題材時,想像的內心畫面也不同。文字的優美精采、畫面的豐富動人,如何呈現在書本之中,其實有個隱形的推手---排版構成。 藉由文字精簡的繪本,去探索發現書本編排構成的差異及比較,以及與故事文本間的關係。運用課堂中的構成小發現,嘗試分組合作體驗小繪本的構成編排與自身小故事做結合。透過排版構成的體驗發現,希望能在生活中找到更合宜的美感及適切的構成美。

美感預期成果

1.能感受到平面設計排版包含了構成的元素。

2.了解繪本中加入了平面設計排版構成能更為舒適。

3.能欣賞文字之外排版所產生的構成美。

4.能感受繪本中平面排版構成與文本間的關係。

5.感知構成後能反思自身環境的構成美。

教師課後省思

課堂3開始由各組發展故事文本,但各班仍有少數一至兩組在故事發展需要很大的引導於協助,雖然主題縮小在日常或在地故事,仍容易找不到題材,最後由教師引導或提供文本改編而動起來。

而在故事搭配構成排版過程,仍有少數組別習慣以一頁一畫面做思考,但引導其參考前幾堂課的繪本發現排版紀錄,慢慢理解體驗而漸入佳境。

課程規劃
  • 01
    繪本中的大發現

    教師以繪本畫面為引導。學生從繪本中發現並找尋不同編排方式,並運用任務單記錄下來。

  • 02
    構成無所不在

    教師介紹構成概念。學生分享上週蒐集出的編排方式,並探索還有哪些符合構成美的編排方式。

  • 03
    小故事與構成實作(一)

    學生分組(五人)並準備一在地日常小故事。藉由第一、二堂課對構成排版的認識,嘗試挑出與故事文本合宜的構成編排方式,並嘗試體驗繪本中的構成編排(8-10頁)。

  • 04
    小故事與構成實作(二)

    延續上週實作,學生討論體驗繪本中的構成編排。

  • 05
    小故事與構成實作(三)

    延續上週實作,學生討論體驗繪本中的構成編排。

  • 06
    小故事書展

    分享彼此的小故事繪本,討論其中故事與構成排版間的合宜性,討論其中有哪些具有構成美的部分。

吳儲宇
臺南市立玉井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臺南市立玉井國中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