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本課程希望透過空間的實體操作去感知比例微調中所帶來感官的回應。
第一節先探討植物與容器關係,比較自然美與人工美差異,嘗試用容器襯托植物的美感。透過反覆比對,探討植物與花盆色彩的搭配。然而當植物種類與數量增多時,多變的造型與色彩紛呈,容易產生雜亂缺乏整體感。
第二節由學生窗戶測量開始探討,在相同面積下比較窗戶不同長寬比例的差異造成的視覺感受。透過水平分割觀察,發現賓主層次的比例關係。
第三節KIT構成練習-我的書桌平面構成。
第四節以紙模的模矩進行排列組合,透過不同數量的堆疊,產生空間上比例上的變化,讓比例設計的美感運用在生活的器物上。
第五節組合的植栽與盆器比例,考量植栽與盆器大小比例關係與位置高低的整體美感。最後利用教室、校園的角落讓學生自由操作,透過集體討論建構一個美的角落。
1.長寬比例改變能產生美感變化\r\n2.比例變化搭配中掌握均衡的美感
美感預期成果
- 能在生活中處處覺察各種物體的比例關係之美
- 能欣賞現代建築構成與比例的造型美感
- 能分配主體、客體、輔助體合宜比例
- 能從紙盒模矩層次堆疊觀察中,發現空間的幾何秩序
- 能從空間堆疊的比例美感經驗中,轉化成一個建築體或城市的想像
教師課後省思
透明壓克力裁切與黏合十分耗時,雖然老師事先控制並裁切好3種尺寸,但長度由學生以美工刀自由調整裁切仍然非常吃力,且裁切凹折的失敗率高,建議嘗試使用其他材質代替。
-
01植物與容器的關係
a.觀察單一植物與盆器的關係?b.觀察複數植物與盆器的關係?c.尋找植栽叢裡的秩序感?
-
02單一的植栽與盆器比例
a.觀察比較不同植栽與盆器在比例分配上的差異b.測量記錄植栽與盆器的數值,依照比例縮放畫出側視圖c.學生尋找單一的植栽與盆器合宜的比例
-
03KIT構成的練習
a.學生在15*20公分的方眼紙上,以方或矩形畫出自己的書桌規劃習慣b.練習兩個方形關係的可能樣貌-如:分離.緊鄰(完全或部分)包含(完全或部分)
-
04紙盒模矩層次堆疊
a.學生以白色厚紙板製作矩形模具b.思考平面紙盒模矩賓主關係,透過堆疊數量的改變,凸顯比例關係的變動,並尋求最佳的比例關係d.隨時以相機記錄過程中的變化,最後挑選出最佳效果呈現
-
05組合的植栽與盆器比例
a.思考植栽與盆器大小比例關係b.思考植栽放置於盆器的位置及高低的美感
-
06小建築
1.教師以投影片介紹介紹垂直森林等相關綠建築,探討城市發展與自然環境間比例消長,思索人與自然間平衡關係。2.縮小比例的自然-小品盆栽、盆景藝術介紹。3.城市的想像-建築師經常用縮小模型預視未來建築呈現的效果,文學家卡爾維諾運用文字擴大對城市的想像。學生透過植栽種植或利用小模型,小人偶等材料讓水泥作品想像成微縮城市,透過縮小物件搭配改變比例的大小關係,發揮更多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