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框出美感-校園及居家構成

核心概念
  • 了解構成中的秩序及平衡的美感。
  • 合宜的構成方式。
  • 構成於生活情境中的應用。
美感知能
  • 透過排列組合可達到多元的構成形式美感
  • 如何將作品裝框。

課程活動簡介

教室布置比賽通常是讓導師覺得耗時又傷腦筋的大工程,但在視覺藝術老師眼中佈告欄卻是可以盡情發揮的空間。經過七年級下學期對構成的美感有初步的了解之後,請學生提出符合構成美感的佈告欄設計排版的想法。佈告欄將加入已完成的畫布作品,以及配合學校要求的主題標語,將以上物件進行排列以及畫面分割,並達成整齊、讓人一目瞭然、感覺愉悅的配置方式。
接下來再進階到相框的構成練習,透過紙張上的構成操作,再進階到實際相框的擺設,期望學生可以將構成的美感運用到居家的佈置。

美感預期成果

在日常生活當中會遇到很多關於物件該怎麼安排、擺放才能呈現出美感的課題,例如怎樣運用相框的排列幫助居家牆面美化,書桌上的擺設該如何安排才能呈現秩序的美感,餐桌上的餐具、花瓶等如何擺放,教室的牆面如何佈置…等,希望學生透過實際操作構成的練習,能慢慢累積美感能力,並能運用在生活當中。

教師課後省思

經過六週的課程,教師觀察到進行相片框展示牆的排列練習,以及練習後在互相給予回饋時,對於構成構面的美感意識發展的越來越好,也能觀察、思考,並實際操作。

相片牆因考慮到懸掛調整的方便性,故使用水管為支架,掛上金屬網片。學生們每週到美術教室上課時,都會到相片牆前觀賞,或使隨手再進行相框的調整,可見得學生已經能將美感落實在生活中。

課程規劃
  • 01
    建立構成概念

    1. 以PPT介紹構成之美、建立構成概念 2. 思考校園及家中有哪些地方可以運用構成整理方式。

  • 02
    佈告欄的構成及分割練習

    學生依照教室佈置比賽辦法中規定要呈現的版面區塊,以及現有的畫布作品、標語,嘗試安排物件及格線。

  • 03
    多種構成方式的練習

    學生使用貼紙,練習運用主從關係、水平、垂直構成、或是韻律感的構成方式。

  • 04
    相框牆排列試作及總結

    學生分組進行相框牆排列的練習,各組抽籤運用不同的方式作排列,排列完各組給予互評、建議,並再調整。 討論自己家中的佈置如何運用構成使之更有美感。 布置好的相片牆在校園中展示。

郭育君
臺南市立崇明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 臺南市立崇明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