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色彩心理學,理解色彩搭配和諧合宜的重要性,以紙膠帶色彩搭配完成作品。
觀察生活中的物品與分析使用上的舒適度,思考最適當且具美感的比例分割。
生活環境對於美感的感受是很重要的,讓學生去重視並體驗每天接觸的教室環境的美與不美。
以色彩美感概念,進行與學生的互動對話,運用色彩典範案例,使學生明瞭色彩美感所需的條件與方法。
國三學生在畢業前夕舉辦謝師宴,所以以「邀請卡」為主題,體驗什麼是合適的比例構成。
讓學生進行單色系的色調深淺調性彩繪,完成後裝置於校園中,體驗校園環境與色彩生態意象的關係與色彩合宜性問題。
經由觀察環境色彩的操作過程中,讓學生發現體會色彩跟環境的關係。
藉由安妮新聞報的編排與色彩了解色票的功能並發現舒服的色彩跟彩度及明度有關。
藉由牛奶紙漿製成的手抄紙,運用知識與技法操作,創造出所選用的質感形容詞。
為配合母親節的到來,學生依據適合的色彩風格,將物件組成作品,以此送給母親。
學生於安妮新聞報挑選圖片,將其描繪組合並運用四方連續概念,設計生物世界圖。
藉由分割構成練習,了解主從關係可以在視覺上形成焦點,分組設計零食盒。
課程設計是讓學生感受安妮新聞報紙的質感,並能理解「環保」的相關知識。
學生利用美感工具書KIT的結構紙型,了解結構概念後,使用鋁線編織支撐盆栽。
以第14期安妮新聞的服裝主題,輔以學習單,藉由這份報紙打開學生的品味之旅。
理解並運用色彩之間的關連性,能讓顏色的使用多而不亂,營造有整體感的畫面。
嘗試不同質感的感受,製作適合給對象的各種巧克力球;引導生活物品質感的討論。
觀察並了解要贈送禮物的對象,以此製作質感巧克力,並統一紙盒製作與包裝方式,讓裡外的質感富有合宜性。
首先簡介《安妮新聞》的命名緣由:《清秀佳人》中,那位充滿奇思妙想又勇氣十足的紅髮安妮,在少年成長小說中,每個人都有能量成就自己。並加以推廣「閱讀」可以是件很有趣的事。在《安妮新聞》當中,可以獲得的不只是世界的資訊,也能透過美感教育中強調的構面概念:色彩、比例、質感和構成,提升讀報探索的學習面向,讓教育的過程裡,充滿各種可能性與想像力,取代只是知識的填塞與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