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手作傳情巧克力

核心概念
  • 能從視覺、觸覺、味覺上覺知質感的差別
  • 做出不同的質感,並達到合宜性,完成美的質感
美感知能
  • 描述不同的質感,進而知道怎樣的質感是美的
  • 能對生活中的質感進行討論
  • 能思考以質感表達抽象的情感

課程概述

質感指的是對象物的表面性質,可經由觸摸或視覺經驗的聯想而感受到,首先放在引領學生認識「質感」的概念,開啟一扇體驗其美感的門;其次是引領學生嘗試不同質感的感受,觸覺及味覺的體驗;接下來針對自己的想贈送的對象,製作適合給對象的各種質感巧克力球;最後引導到生活中各式生活物品質感的討論及反思。
讓學生知道生活中的質感,了解什麼是美的質感。要設定贈送的對象,事前觀察並分析對象的個性,充分了解對象後再思考適合的質感。贈送的巧克力內容統一以老師準備的食材及自己若可能的食材來表現內裹的質感。外包裝統一用白色牛奶紙來製作盒子,盒子製作的過程要求精準度與精緻度,這兩項也是質感要求的特點。統一使用麻繩來綁,讓裡外的質感單純有合宜性、一致性。

美感預期成果

  1. 透過運用各種不同材料的構成,做出心目中想要的巧克力質感 。
  2. 能夠清楚分辨不同材質的感覺與差異,並清楚的用語言表達。
  3. 可以經由分析對象後挑選出適合的味覺及視覺質感以產生美的質感。藉由親自操作更能加深印象。
  4. 了解巧克力外表構成的簡單方法與呈現有質感的操作方法。
  5. 體驗製作盒子的過程,知道什麼是精準(乾淨俐落整齊)精緻,美的質感是跟精緻有某種程度的關係。

教師課後省思

  1. 巧克力的本體是巴西的小點心,成分與比例是一罐煉乳+150克無糖可可粉+5克無鹽奶油,用小火加熱攪拌到到狀態是不太滴落的倒三角形就可以。
  2. 畫設計圖前的食材與個性作連結思考的部分,在學習單上的設計上可以再寫出選擇該食材的原因,比較知道學生的想法。
課程規劃
  • 01
    發現質感

    請學生帶自己覺得有質感的物品3個,並先行寫下自己的質感定義是什麼。並寫下帶這3件物品的理由。老師再上質感的定義,最後觀察同學帶來的物品,總結質感的定義。

  • 02
    甜點視覺質感欣賞

    教師分享甜點質感製作的例子及簡單的技巧說明。

  • 03
    吃的質感

    準備一些不同口感的甜點食材讓同學試吃,觀察外觀並寫下自己的口感,用舌頭體驗不同質地在口中的差異感覺。

  • 04
    巧克力設計

    將欲搭配的個性與食材做聯想並將表面裝飾的構成與側面圖及剖面圖畫出來。(本課程實施2周)

  • 05
    紙盒製作—乾淨無殘膠

    使用牛奶紙板製作盛載巧克力的紙盒,並用透明片製作蓋子。簡單的物品需要越精緻才能表現質感。(本課程實施3周)

  • 06
    質感巧克力球試做與享需要修正的地方

    巧克力傳情,送一盒巧克力給想贈送的對象,透過巧克力球的製作,手直接接觸巧克力本體,藉由抹上奶油,揉捏搓圓的過程,體驗食材的肌理在手上的感受,加上表面材質差異處理及內裹質地的巧克力。試做後並且分享欣賞同學做的巧克力質感,最後紀錄要修正的地方。

  • 07
    質感巧克力球製作

    針對上周操作的問題做修正,已經會製作不同質感的巧克力球,再將外觀做修正。食採擺放上去要明確知道視覺上的構成要怎麼擺才有精緻的感覺。

  • 08
    欣賞作品與回饋分享

    用麻繩包裝好後同學互相欣賞作品並贈與給設計的對象(若對方願意品嘗),將收到禮物與品嘗完巧克力球後的感受分享。若對方不敢嘗試,就自己吃完後根據設定的的食材跟品嘗後的口感做印證,並且嘗試將修正的方法記錄下來。

陳怡君
高雄市立正興國民中學 教師

高雄市立正興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