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生活色彩大發現

核心概念
  • 合宜的美感色彩
  • 主題(目的性)色彩跟美的環境的關連性
美感知能
  • 合作學習蒐集資料、分類的方法
  • 表達、溝通、協調的能力
  • 學會調整配色的方法

課程概述

新生剛到一個新環境,跟國小的環境有所不同,所以第一個印象是比較鮮明的。藉由學生的好奇心來引發更大的興趣。
經由觀察環境色彩的操作過程,讓學生發現體會色彩跟環境的關係。經由兩階段的課程設計,首先以讓學生有感生活週遭的色彩,來體會到自然色彩的合諧美好,再藉由蒐集色彩資料庫的進行,引導學生觀察理解自然色彩與人工色彩兩者之間的差異性與美感的關係。最後再藉由配置教室空間色彩的試驗,讓學生反思所學與個人喜好、與環境共好如何達到一個合諧的狀態。

美感預期成果

1.學生能打開心的敏銳度,能主動多觀察生活週遭的環境給予自己的感受。能思考若有能力可以如何改善。
2.能針對目的性配色,了解自己的喜好不是美的配色唯一考量。能體貼別人、體貼環境。創造美的環境空間。

教師課後省思

每次將自己的教案實施總是會覺得時間不夠,整個課程的流暢度是足夠的,只是操作時間得再增加。一年級從色彩切入對未來的美感學習是很有幫助的,因為眼睛所見最是深刻的便是色彩。未來仍會持續加強學生對色彩主題色的應用與印證。

課程規劃
  • 01
    觀察 發現新「視」界

    1.有感國小校園與國中校園色彩的不同。 2.國中校園色彩的發現:踏查與蒐集。

  • 02
    整理 原來可以這樣做!

    分組並分類蒐集生活色彩-零食包裝袋的色彩分析整理。

  • 03
    發現 配色,原來如此!(一)

    分享發現並討論能如何解決改善更美的色彩。

  • 04
    再次觀察 主題配色找一找

    從照片中討論整理是否有主題色的色彩配置,建置主題配色資料庫

  • 05
    印證 配色大師我來做做看(一)

    先用心智圖的方式寫出自己的個性與個性適合的顏色,再決定主色調,與兩個配色,用紙膠帶完成英文名字的黏貼。

  • 06
    再次印證 配色大師我來做做看(二)

    將之前建置的主題色彩資料庫拿來驗證上周的配色是否有符合主題?用討論的方式來進行色調的調整,達到主題配色的美感。

  • 07
    再次印證 配色大師我來做做看(三)

    完成作品後分享回饋。

陳怡君
高雄市立正興國民中學 教師

高雄市立正興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