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從在乎開始,透過一系列的結構體驗課程,讓學生能主動發掘生活環境中的各種結構。
理解鏤空的水泥磚的結構,嘗試利用有效的支撐結構設計實用的作品。
運用繩結來固定物件,搭配結構骨骼的關聯,帶領學生進行力與美感結構設計。
在本課程中,藉由美感電子書的結構章節與環境中的物件事例引導學生從生活體驗中理解人類與各種生物為了生存,發展出與地心引力相抗衡的策略就是結構的力量。嘗試讓一張紙不靠黏貼、不倚靠其他物件,單純運用折疊、裁切使其站立起來,並能達到一定高度的美感試驗,由此知道一個好的結構設計,只要比例均衡就能同時展現力量及美感。
一張紙,是如此的單薄,約能放上口紅膠的小物品,而不讓物品掉落。若將紙摺成波浪狀,則可以因為紙摺的等分多寡而增加其承受力。
使⽤ 西卡紙 來練習,適當的結構設計能讓平面的紙張產⽣空間與硬度等質性上的改變,運用摺紙或是剪貼組合等手法,使其成為一個能夠盛裝 5 顆柳 丁 ,能方便拿取、順利搬移⽽不會滾落、崩塌的容器
以瓦楞紙材試驗結構與美感概念,讓學生設計出坐不垮的美感結構椅。
使用鋁線設計出手機自拍架,同時具有美感、高度、承重等特性,建立學生對於結構有基本的認識。
由基礎設計中的「結構」構面出發,引導學生觀察與應用蓮蓬與荷葉葉脈的結構,並能欣賞其線條美感。
觀察生活環境物的構造,並依仿生設計、美的構面發想,創作具意義與目的性結構的經典椅。
透過觀察思考紙卡如何站立,運用構成組合,創造能承載、並產生秩序美感的結構。
由需求作為啟發,引導觀察生活中的構造,並規畫設計不影響教室齊整的收納空間。
引導試驗結構與力的關係,透過立體單位結構的命題,理解虛/負空間的動態關係。
觀察生活中構造的應用,了解基本原則,創造出符合力與美的立體造型紙燈飾。
觀察自然界生物,從比例結構與構造切入,了解其組成要素,開發出有美感之人體護具。
觀察生活環境中的結構/構造運用與其造形,聚焦討論形成美感的因素。結合「紙結構的承重」與「紙構造的接合」試驗,轉化由人因與美感出發的概念椅凳設計。
本課程以葉脈為作品設計主題,從生活環境中植物的葉子為出發點,透過以木材之材料為構圖設計發想,期望從新媒材的動手做體驗中獲得成就感,並感受美就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自我期許透過此課程之引導能帶領學生學會從欣賞自然之美來創造藝術品之美感。
透過人臉立體紙球的創作,讓學生學習結構的美感概念。
結構是形體中用以傳遞力量和維持穩定的構成。
面對最熟悉的校園、最熟悉的建築物,學生重新觀察建築劇烈改變和生活的關係,引導學生以多角度觀察、重新認識,結構再現的方式來進行,讓學生對生活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