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撐住的美角

核心概念
  • 視覺美感與結構上之間的平衡
  • 對生活物品的形式有理性瞭解的觀點
美感知能
  • 校園中的水泥幾何磚形塑的幾何美感。
  • 街道民宅上的水泥花磚形塑的幾何美感。
  • 水泥磚形塑的幾何美感。
  • 學會具支撐效果的結構
  • 習得非結構設計上的裝飾效果

課程活動簡介

新港鄉街上的老房子,保留許多台灣早期具有美麗幾何造型的水泥磚,以反覆、羅列的方式點綴成女兒牆、陽台、圍牆,更因透光性良好,且材質堅固可防盜,亦可看到整面外牆施作水泥磚的民宅。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想先讓學生透過實地走訪自己居住地的社區,觀察平常所忽略的民居生活中美的細微風景,再藉由課程中運用生活中隨處可得的紙張媒材,操作體驗結構上支撐的力量,藉由紙的可能性實驗歸納出結構的基礎概念,理解鏤空的水泥磚中如何能承重在自身上的其他磚塊的重量,最後嘗試利用有效的支撐結構設計實用的作品。讓學生從觀察生活周遭美的建築構件,了解其基本原則、創造力與美的造型,將概念轉化呈現於創作中,並在創作過程中以自省調整修正,創造出符合力與美的立體造型燈飾。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對生活周遭環境事物展開美感知覺的探索,並陳述透過視覺觀察後的感知。

2. 學生對生活周遭環境事物的美感有所覺察,能從生活物件中探索結構的必要性與實用性。

3. 讓學生動手嘗試不同的結構試驗,並在試驗的過程中找到問題解決的方法,反覆修正,感受結構與造型關係,試著思考如何能將結構最適切的呈現。

教師課後省思

1.在「撐得住的美角」單元裡,因給學生的紙張磅數會影響學生所能撐住的物體重量,剛開始實驗第一個班級時,給與影印紙的失敗率很高,只能撐起鉛筆盒就算不錯了,第二個班級後直接給與水彩紙後,學生所能支撐的物體大大提高,因此最後分組比賽時必須一直增加挑戰的重物才能分出軒輊,另外一開始在個人單一框製作,未先說強調接下來的分組挑戰的相同連續幾何框,因此造成有些組別的作品不一致,在分組組合成連續框時會有問題,這是往後上課時須注意的問題。

  1. 在「造型花磚燈飾」單元中,學生的創意真的是每每讓我驚豔,但有些學生會變成紙雕創作,而失去水泥花磚原本簡單幾何的結構元素,因此這是往後在上這個單元時須隨時提醒學生在創作時須注意的原則。

3.最後在完成作品時,剛好看到生活科技課在使用雷雕製作名片,因此拜託生科老師可以教我如何操作雷雕機器,讓學生的作品從手繪平面掃描轉檔成向量圖檔,最後可以做成3D的燈飾,而做出來的作品加上LED燈之後,其效果也超我所預期的美好。

課程規劃
  • 01
    建築美感小巧思

    觀察校園水泥花磚在建築上的運用方式,以簡報方式認識一般建築上水泥花磚的樣貌,再進一步認識其建築上的功能,進而引導學生從審美角度欣賞其美的原則中的反覆對稱。

  • 02
    撐得住的美角(1)

    以紙版折成單一四方形框,並練習用紙板做出簡單的支撐讓方框的四邊可以承受壓力不致倒塌。讓學生試著改變紙框內不同支撐位置、數量、厚薄,從做中發現那些線條圖形具有結構的支撐功能以及哪些線條圖案僅是美觀的裝飾圖形。最後欣賞作品後,再由全班票選出最美的作品。

  • 03
    撐得住的美角(2)

    承接上堂課,請將連續相同幾何方框彼此堆疊在一起,探討幾何方框成面狀物體後的結構穩固效果,及其所形塑的整體韻律美感。

  • 04
    造型花磚燈飾(1)

    以分組合作方式,小組討論各組花磚燈飾造型草圖。教師提供紙材,讓學生自由規畫立體的燈飾結構。

  • 05
    造型花磚燈飾(2)

    挑戰力與美的花磚造型,設計過程中考慮結構中的支撐性問題,另外思考如何在結合燈具後,考量燈光對造型的影響,如何在美感之間取得平衡。

  • 06
    作品發表與分享

    分享各組創作理念、製作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解決過程。

  • 07
    雷切花磚燈飾

    結合電腦課程,將設計稿轉成向量圖,再以雷射切割成作品。

林芝霠
臺北市立景美國民中學

任教於嘉義縣立新港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