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圖地相容

核心概念
  • 魯賓之杯中圖與地的完型理論。
  • 封閉圖案與所形成背景相關聯性。
  • 美的原理中連續的結構美感。
美感知能
  • 了解日常生活中輪廓線及造型的特性。
  • 發現造形之間有趣的變化及吸引人之處。
  • 生活中的任何器物,經過美感思考後再安排組合就會有不同的呈現風貌。
  • 利用廣告小冊子或紙張作簡單的造形結構練習與創作,並能將自己的平面圖案 自由發揮轉換成浮雕(半立體)或立體的構造。

課程活動簡介

1. 從生活環境中引導學生理解圖與地的概念。
2. 練習找出隱藏在日常建築與風景的美感,再適時的帶入魯賓之杯的視覺現象。
練習一:現成物件(報章雜誌)找出有趣圖形並練習簡化線條。
3. 練習二:讓同學嘗試利用人臉的圖案畫出封閉的容器圖案。
4. 教師示範把設計出來的容器加上明暗立體感,讓同學練習實作。
5、6. 作業一:課堂最後把同學所設計平面容器轉化成立體或半立體的連續結構,裁切中線
並黏貼靠近中心軸線處完成作品。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對於對於從簡單的圖形,到了解圖與底的之間有趣的變化。更進而從4個小練習中,

體會二維平面形狀與三維立體結構如何產生有趣的形狀,並產出一件獨特並有比例美感的杯撞球型作品。

教師課後省思

國中階段學生對於自己的外表常會加以修飾偽裝,最後完成的作品會看到近似於狼人或鐘樓怪人的形狀,而杯子也跟著產生的怪異趣味美感,過程中有些同學挖剪下來的人形也可收集起來,另外形成一個人臉的立體型,倒是意料之外的驚喜。最後想要聯合所有的立體杯子紙型,形成一個一大片的有趣立體紙球花園,變成一年級成果展,無奈疫情關係無法達成。

課程規劃
  • 01
    圖地相融

    從生活環境中引導學生理解圖與地的概念。練習找出隱藏在日常建築與風景的美感,再適時的帶入魯賓之杯的視覺現象。 練習一:現成物件(報章雜誌)找出有趣圖形並練習簡化線條。

  • 02
    人臉與杯子(投影練習)

    練習二:讓同學嘗試利用手電筒或燈光描繪人側臉的圖案再利用對稱方式完成一封閉的容器。在人臉的比例中利用正側臉及臉往上下網往左右的角度不同有許多的變化。

  • 03
    比例決定優美(學習單)

    練習三:修整練習二的人臉比例可依照自己的臉型或發展出有趣的角度與臉部造型,教師協助同學找到適合形成連續的線條,逐一檢查並提示同學利用2B鉛筆將圖形轉印到學習單上。當作自己的用來大量複製的正確模板。

  • 04
    發展結構(一)

    4-1教師示範把設計出來人臉杯子容器加上明暗立體感,讓同學練習實作。用以檢視其杯子造型比例最後所呈現的樣子。 4-2 將杯子剪下,並把發下的丹迪紙按偶數風琴折方式折成八等份,注意杯子半徑與風琴折的寬度是否合適。

  • 05
    發展結構(二)

    大量複製同學最後確定的杯子模板,須注意杯子(圖)與人臉(地)別顛倒,裁剪杯子的形狀約莫50組以上對稱杯子結構。

  • 06
    完成連續的杯狀球型結構

    重複連續的杯子紙型將其整齊疊好為雙數對折對稱型, 並按其所挑選的顏色做色調的簡單排列,使用雙面膠或膠水 連接對折對稱杯子紙型的中軸內側。最後可以完成一組展開來能站立的杯子立體造型。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