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在電子產品衝刺的現代,多數學生寧為低頭族,導致對大自然的接觸總是缺少感動。例如:畫小花小葉常不知如何下筆?因從未好好觀察植物的結構使然。
本課程以葉脈為作品設計主題,從生活環境中植物的葉子為出發點,透過以木材之材料為構圖設計發想,期望從新媒材的動手做體驗中獲得成就感,並感受美就在日常生活中。
教師自我期許透過此課程之引導能帶領學生學會從欣賞自然之美來創造藝術品之美感。
美感預期成果
期望透過此次課程的引導與討論,幫助學生能夠活用美感構面中的「比例」、「構成」、「結構」概念,學會如何運用線條來強化自己的構圖學習。並從觀察、描繪、設計與木作實驗性的學習過程中建構完整的立體作品製作學習脈絡,提升自己對藝術創作的信心。
教師課後省思
在本計畫課程實施的第一節課中觀察到孩子對所處環境中的植物葉脈沒有仔細觀察的經驗,加上國小階段美術課程不被重視,國一生的速寫描繪能力普遍不佳。因此,調整課程內容,使學生從拓印的過程中看到不同植物葉脈線條之構成是不同的。缺乏設計概念的前提之下,提供一塊立方體木頭與一片葉子,多數孩子頂多只能照實描繪。課程中加入「比例」、「對比」、「反覆」、「統一」、「漸層」等美的形式之舉例說明,與練習將以上概念導入葉脈「構成」設計活動,感受到孩子能理解並注意葉脈線條「比例」分配,漸漸跳脫純粹寫實的表現。
本課程從美感構面「結構」與「比例」、「構成」之思考,無論是木作結構或烙圖都是學生的第一次體驗,由完全不會到能完成一件作品,過程中雖遇到挫折,卻充滿新鮮感。感受到不同於平常視覺藝術課程以「紙張與水彩筆、鉛筆」為表現媒材之形式。唯獨在時間掌控方面,對國一生而言,選擇木頭材質來做美感呈現,由採集樹葉到拓印與設計,再到木作、烙圖,的確需要安排比較多節課,才有完整作品產出。
-
01尋找葉脈足跡
帶領學生觀察校園植物蒐集葉片,以「比例」或「構成」,作為觀察的參考原則,提供葉子造型構圖之範例,並嘗試寫生畫出葉脈特徵。
-
02葉脈的秘密
觀察比較校園葉脈的不同特性,依照美感構面工具中的「比例」概念,從介紹植物葉脈的種類中,分析葉脈的比例關係。
-
03設計大師
1.首先教導美感構面工具中的「結構」概念,以一塊長方體木材為設計條件,設計木材結構–藝術品或實用器皿皆可。2.接著以觀察之葉脈為裝飾圖案主題,將美感構面工具中的「構成」概念運用在作品表現上,使學生能脫離寫實模仿,完成有設計感的葉脈特徵圖樣。
-
04跟著專家做一做
指導生活科技教室內鑽床、砂帶機等電動工具與手工具鑿刀的使用,使從體驗中做出原先設計的木材造型,完成與設計稿相契合之木作立體作品,並在實際體驗中適時給予協助。
-
05化腐朽為神奇
當學生完成木頭外型,示範刻模機、電燒筆烙圖的方式,使其刻畫出自己的葉子構成設計。
-
06葉脈展覽館
期待學生創作出烙畫葉脈主題之木作立體作品,無論是觀賞用藝術造形或實用器皿,希望能符合創作初衷,說出自己的設計理念,並彼此分享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