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熱門閱讀
|專題文章|林宜珍|前文化部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籌備小組 聘用編審
從幼兒園(K)到大專院校(12)的生師在教學現場所投入發展的創新課程。展現將感知力帶入生活,由現象與環境導向觸發,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綱「當代公民」的素養。
|專題文章|黎曉鵑|臺北市立中山女高美術教師。
由教育部指導規劃「112年度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共同培力系列活動 『USR x 美感 x 媒體素養』」,邀請您保留10/20的時間,一起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圖書館聆聽,共度美好的知識饗宴。

標籤 關鍵字 #色彩

島嶼的天空

取樣了2018全台灣空氣污染指數紋樣,帶大家看見隱藏在數字背後的真實模樣,將空氣品質指標轉換為分級色彩及紋樣,讓大家更直接明確瞭解空氣的污染現況和色系的意義。

大稻埕上的味覺色票

『你覺得大稻埕是什麼顏色?』從迪化街水果乾的色彩調查開始。透過對食物水果乾色彩的觀察,以色票來對應與擷取顏色,是把日常食物像素化的一套編碼動作,學生可以將水果乾色彩從中萃取出的各個單一顏色之後,再排序成連續的色階,將極簡化的顏色操作,轉變為色彩美感體驗。讓色彩同時豐富學生對於味道與在地記憶的領域。

校園色彩偵查隊

學生先從生活周遭蒐集主題色系的色彩相關物件素材,增加辨識色彩的敏銳度。學習色彩學與色彩心理學的基礎知識,藉由分析各大企業的色彩意象,了解色彩與心理屬性之關係,並使用日本色研PCCS色彩系統之「129a色票配色卡」為學習工具,以小組合作之教學模式,組成「中和校園偵色隊」,針對校園空間進行色彩蒐集採樣紀錄,並針對校園色彩意象進行實作探索研究。

色彩減 美感加

有感於老舊校園由各處室分別規劃、佈置,分別重整後每區的色彩混亂,甚至為求豐富而越貼越滿 ,顏色越來越多的雜亂色彩堆疊方式,而設計這個色彩的減法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