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賽克計畫--從校園出發前往台灣各地的採⼟鑲嵌計畫

核心概念
  • 色彩構面的美感。
  • 土地也有顏色。
  • 為顏色做分析。
  • 為顏色做排列。裸視顏色的排列、成份的排列…。

課程概述

108學年度下學期,我校新教學大樓動工已經半年。建築本體動工之前,進度仍停留在挖掘地基階段。上學期的建築藍圖應用,發展為街屋立面的寫生。但因為地基的開挖,既然全校已然一副土裏土氣模樣,原本計畫進入建築構成階段的課程設計,依實況這學期將停留在土的色彩探索。就地基挖掘得到的地層顏色的靈感,讓環境、校園議題融入課程中。
1,發現生活中的土壤色彩。
2,藉由寒假期間的遠行,同學們進行土壤採集,清洗萃鍊之後製成同規格色塊,依色相色階排列成為色票。
3,依馬賽克的概念,將這些色票般色塊依深淺排列成圖。
4,原訂引導學生,設計合宜的馬賽克圖稿,因時間與校園行事曆無法配合而停留在排列深淺。

美感預期成果

  1. 色彩學與地球科學知識的互動,能活化學科能力的應用。
  2. 由美術課發展學生自發認同土地的情操,是新課綱的方向。
  3. 以紀錄土壤色彩為由,讓學生走進大自然之時,看到色彩不同的深度。
  4. 學生合力完成的認識“土地母親之容顏展”會是感人的台灣故事。

 

教師課後省思

  1. 讓學生走出教室,甚至離開校園的課程,學生的興致總是很高。因此,如何利用高興致,但學生卻能不致於變成脫繣野馬,與管理技巧有關。
  2. 走向校外的課程,學生的學習需要不斷地提醒與聚焦。課程操作需小心規畫並模擬沙盤推演,嘗試用單車小旅行是種突破。公共藝術的地理感,會非常具體。
  3. 設計思考,在生活中不斷被印証。提供學生不斷去發現與被印証的機會,藝術將更快進入素養的境界。
課程規劃
  • 01
    色彩學的明度與彩度,發現與發表生活中的自然色彩。

    A, 彩度與明度。B, 以生活中各種色彩為範例。

  • 02
    從到校園台灣各地。採土願景與操作說明。

    以校園工地出發到台灣各地的土樣本,需清洗且篩選之。

  • 03
    以校內與校外的小觀察與小採集成果。

    以地圖呈現採土的位置。以小報告呈現校外土壤採集的原因與觀察。由小老師整合全班的採集成果。

  • 04
    美感設計 療癒動物園設計展。

    藝術創作主題與材質變化的趣味、效果與其設計思考。

  • 05
    美感設計 江戶風華浮世繪展的商品設計

    A,浮世繪的廣告效果。B,浮世繪主題的商品設計。C,發現展場中的商品設計實例。D,不同的商品其實滿足的是不同客群-受眾。

  • 06
    美感設計 公共藝術與環境美感的桃園單車踏查。

    A,公共藝術與環境的關係。B,公共藝術的法規依據。C,公共藝術家的拜訪。D,公共藝術在桃園的實例。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