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怪美的標誌年曆

核心概念
  • 了解並運用設計中「線條、形狀、立體型態、質感、對比」的原則。
  • 圖形從寫實到幾何的轉換,使用黃金比例的圓形進行圖案的設計。
  • 使用搜集來的環境色,運用在印製絹印挑色的過程。
美感知能
  • 學會使用手機用程式搜集環境色票,對於色彩的描述可較為敏銳。
  • 討論校園空間、校園角落的小故事,藉由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幾何的圖形組合設計。
  • 使用數位絹印的模式,創作特色標誌的年曆。

課程概述

藉由生活美學去發現空間的啟發,引導思考台南過去和現在市容不同的改變,透過理解生活環境的面貌與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能幫助我們強化自我本位的價值與尊重本土文化的重要,也針對中華民國美學炒作的門牌與招牌議題來探討學校的空間配置與標誌設計的處理。

高一新生剛進校園都會有尋路的困惱,因此透過同理心的方式,首先讓高一新生分組探索新校園的環境,規劃行進路線,讓學生分組體驗規劃體驗路線地圖,為了加強感官使用電腦教室有輪子的椅子,沿路觀察標誌訊息清楚與否,觀察建築之間的調和度。

再以色彩為引導,因是建構環境個性化重要的因素,引領大家發掘環境色彩的調和,以及學校代表色彩的蒐集,學習如何歸納資料?如何訴說自己的故事?如何化繁為簡?如何讓文字與圖像做適當的編排?透過圖騰設計,製作專屬家齊故事的標誌年曆。

美感預期成果

1. 能同理觀察友善環境的標誌設計需應有的條件。
2. 能使用app去發現環境與色彩的關係,並使用自己的語言去形容對顏色的感覺。
3. 能探討色彩調和環境規則的元素。
4. 能進行討論去設計思考與故事的創意呈現。
5. 能學習到孔版的特色,完成屬於自己的年曆。

教師課後省思

有輪子的椅子提供給學生分組體驗,前置作業必須要提醒學生注意標誌設計在不同高度的觀看角度,傳達的訊息是否精確?
課程中蒐集環境色在外出課時,學生容易抓不到目標必須著重在空間上,有不少學生都只拍一樣物件,或是往地板拍攝。在環境與色票紙卡共同合拍時,對焦幾乎會對到後面的背景,色票紙卡顯得十分模糊,效果不好。
數位絹網固然方便,給予學生體驗也是不錯的經驗,但事前須準備印製數位絹網。帶領學生轉製成電子檔時,不少學生容易在檔案尺寸上出錯,公分或公釐沒有設定好,在印製的時候會拖延進度。
印製年曆之前需好好引導學生編排各個小標誌圖案的位置,才不會出現部分同學要縫製放木棍的地方會壓到圖案。此部分可以再花點時間引導。

課程規劃
  • 01
    家齊友善環境大探索

    透過觀察由色彩影響心理情緒來引導學生體驗空間與人的關係,並呈述標誌設計和空間其便與不便的發現。

  • 02
    迷路了怎麼辦?

    發表分組體驗校園路線與感想。

  • 03
    空間特色-發現校園角落故事

    色彩與環境結構、質感等之間的影響。以過去認知幼兒園五彩繽紛的環境建築,和日本熊本縣Daiichi幼兒園建築設計師以建築材料單純使用自然素材,取代花花綠綠的塑料遊戲器材為案例分析;同時並在加入以醫療福祉規劃路線的標誌案例,來思考環境對區域環境色彩等影響。

  • 04
    色彩360漫步

    創造並討論熱點的主題。針對曾經行走過的路線,給予故事與適當的標誌圖案,進而去指出場域點,再來學習使用色票app。仔細觀察這個場域點,原地環繞360度拍上6張實際照片,並找出適當的6種顏色,學習形容對顏色的感覺。

  • 05
    怪美的標誌熱點圖案

    運用設計原則「線條、形狀、立體型態、質感、對比」,與「黃金比例」的圓形。給予適當的條件,讓學生用黑白兩色去創造適合熱點的圖案完稿。

  • 06
    數位絹印圖案印製

    了解孔版特色,使用retro-jam絹印工具協助學生完成作品印刷。此時使用收集的環境6色去搭配印刷自己的標誌設計。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