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熱門閱讀
|專題文章|黎曉鵑|臺北市立中山女高美術教師。
從幼兒園(K)到大專院校(12)的生師在教學現場所投入發展的創新課程。展現將感知力帶入生活,由現象與環境導向觸發,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綱「當代公民」的素養。
由教育部指導規劃「112年度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共同培力系列活動 『USR x 美感 x 媒體素養』」,邀請您保留10/20的時間,一起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圖書館聆聽,共度美好的知識饗宴。
|專題文章|林宜珍|前文化部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籌備小組 聘用編審

標籤 關鍵字 #比例

ACG 模人

所以本課程設計讓學生分小組使用飛機木製作符合人偶尺度的模型椅,並學習基礎的商業攝影觀念和技術,拍攝自己的成果。

合文造字-比例

本單元著墨學生先發現與觀察日常生活比例,一開始希望學生在這個學習階段中了解比例構成與環境生活尺規以及美感構成的關係,我們在課程規劃上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分組討論和紀錄人的比例尺度。

墨鏡型不型?

讓學生透過認識比例、測量比例、賞析合宜比例,最後回歸到審視觀察自己的臉部比例。透過這一系列的課程安排,讓學生們學會運用比例美感,來修飾自己的外在

比個美例構美例

討論學生日常生活當中的飲料包裝開始,學校的合作社或超商所販售的飲料容積與外觀包裝的比例,透露出各種比例的巧思,使學生透過實際測量與紀錄,相同容積卻因不同的飲料包裝之高、矮、胖、瘦比例,給予的視覺上的差異,從比例KIT的操作回應至日常生活當中的穿衣技巧,發現身高比例與腰身位置所造成的身長視覺差異,以及相同高度的比例區塊內切割成不同幾何圖形與人的感受。

我的比例穿搭美照

透過測量身體,比對體型常模,認識自己的身形,讓學生多次練習尋找適合自己的比例穿搭;以上下身服裝的比例改變-腰線位置、上衣長短、長短袖長、長短褲長與褲型、或到鞋款高低,都有可能影響穿搭的比例感受?發現色彩也會影響視覺尺度,學習運用色彩表現身形比例美感。

面紙盒36計

參考2019金點新秀設計獎/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面紙盒36計,讓學生在了解紙的立方體結構的各種承重能力後,設計出能承裝學生上學時間使用的各種物件的紙盒設計,並經由觀察與探索的過程中,了解結構與物件的關係,並了解結構在生活當中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