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1.[自發‧自主行動]觀察生活與解決問題:
透過設計與美感的角度來思考21世紀人類生活與未來,也思考擁有美好生活的核心價值與意義,所以先從自身文化認識,透過校園及社區踏查發現地方之美,認識常民色彩美學,學習地方文化的設計美感與智慧,也透過觀察發現生活問題。
2.[互動‧溝通互動]故事蒐集與設計發想:
讓學生與校園歷史建築附近的耆老或社區民眾友善對話,認識在地文化並透過攝錄影及文字記錄地方美感故事。
3.[共好‧社會參與]設計表現與生活實踐:
透過社區踏查與蒐集資料後,將地方文化利用美感課程所學的設計原理、美感構面色彩、構成、比例等要素,讓學生學習設計屬於地方文化的美感小書「美感行動誌」,傳遞地方文化的美感信念。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體驗設計思考過程與成品創發。
2. 學生能完成色彩小書-美感行動誌。
3. 學生能運用關鍵美感詞彙來賞析生活美感物件。
4. 能將學習成果製成刊物書冊,或運用數位平台分享美感經驗。
教師課後省思
學生對於美感教育課程很有興趣,因為和他們的生活連結較有共鳴,學生在課堂的反應也比較好。在探索地方美感的景點時,有些在地學生會很訝異原來家鄉有許多美感的地方,透過課堂老師帶著學生在學校所屬的社區旁漫步與探索,學生學習用不同的視野來看待原本的生活,有更多元的不同體會。
課程規劃
-
01前導:美好生活藍圖 讓學生思考想要擁有的美好生活為何,規劃美好生活藍圖,思考擁有美好生活的核心價值與意義。 1.認識美感與設計。 2.透過學習設計與美感的角度來思考21世紀人類生活與未來,學生學習用「設計思考」嘗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遊戲認識美感工具 學習美的形式原理。
-
02●校園歷史建築踏查\\認識地方美感設計 教師設計體驗式活動,讓學生學習[色彩、比例、構成]分析生活中的視覺美感現象。
校園踏查認識學校美感設計。
-
03●故事蒐集與設計發想: 認識地方故事與社會設計Social design。
讓學生與社區民眾友善對話,認識在地文化及經典社會設計案例,並透過攝錄影及文字記錄地方美感故事。
-
04美感工具應用:色彩、構成、比例 構成編排設計與美感要素。
將採訪故事及攝影圖像,運用電腦設計繪圖軟體集結成美感行動誌。
-
05將故事學習利用美感設計編輯成小書。
分享採訪故事並設計編輯 小組分享採訪內容並學習編輯設計概念。
-
06能將美感作品分享與大眾。
將採訪故事與美感攝影,透過書冊方式分享給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