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比個美例構美例

核心概念
  • 比例之美
  • 構圖技巧
美感知能
  • 基礎描繪
  • 構圖法則
  • 基礎切割技法

課程概述

我們的生活周遭就藏匿著許多可以探究的美感要素,本單元討論學生日常生活當中的飲料包裝開始,學校的合作社或超商所販售的飲料容積與外觀包裝的比例,透露出各種比例的巧思,使學生透過實際測量與紀錄,相同容積卻因不同的飲料包裝之高、矮、胖、瘦比例,給予的視覺上的差異,從比例KIT的操作回應至日常生活當中的穿衣技巧,發現身高比例與腰身位置所造成的身長視覺差異,以及相同高度的比例區塊內切割成不同幾何圖形與人的感受。

美感預期成果

本單元課程設計讓學生觀察生活周遭的比例關係,並連結古典美學的比例之美與藝術家作品,體會具美感與合宜性的比例安排,透過實際生活案例與比例色塊操作的穿衣比例搭配落實於生活層面,最後將所學的體積與面積的比例概念,製作一個實用器皿,落實創客精神,將所學的比例構面應用時生活當中。

 

教師課後省思

學生透過七年級美感課程的基礎下開始有了審美與自主思考的能力,尤其在觀察比例的時候,都能找出最適切的比例原則,儘管難以藉由說明表示,但都會說出:「這樣比較美」。他們也驚呼原來比例存在空間之外,也存在自己的身體,許多學生現在上了這堂課之後,見面就問:你幾頭身?

美感課程的最後一個階段:「製作水泥器皿」幾乎每個學生都玩瘋了,他們無法想像自己也能製作出一個水泥器皿,甚至脫模那一刻都驚呼起來,這個課程的確讓美感這件事情真正的融入在他們生活之中,並且透過課程上的操作,自己也能參與美感的一環,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課程規劃
  • 01
    《超級比一比》

    生活中的比例,觀察生活中的飲料寶特瓶。

  • 02
    《日常生活的穿搭哲學》

    觀察人體比例,從古典比例美學如何造成的具美感的比例差異

  • 03
    《關於希臘柱式的奧秘》

    希臘柱式的比例美感,建築比例怎樣才美?

  • 04
    《虛實之間的比例》

    空間的虛實是什麼?

  • 05
    《清水混泥土》

    考量容器可能是?水泥灌模技巧。

  • 06
    《水泥器皿》

    容器與內容物的關係與空間的關係。

張倩菁
新北市立新泰國中 教師

任教於 新北市立新泰國中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