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羊毛等素材為自己創作一個未來名片,感受媒材的特質,並增進質感應用於造型設計的能力。
練習以格線分割的構成方式處理多照片與多文字的版面,透過統整照片排列方式及顏色完成練習。
透過定義介紹質感及實地的觀察與觸摸,讓學生體驗、感受質感,進一步運用質感做創作,最後讓學生學習欣賞具有質感的作品。
以色彩多元組成形式出發,培養美的判斷能力、觀察美感視覺細節,將初階色彩美感提升轉化為美學素養。
以構成為主出發,認識秩序、比例、色彩,在有所限制的條件中,引導學生辨別事物的主從關係、對稱與平衡,利用格線構成完成教室布置。
課程著重在解決向下墜的力,小組使用義大利麵與熱熔膠,設計一橫跨A到B的橋,透過測試,觀察力與抗力中所產生的美感。
建立學生的質感經驗,透過框景質感體驗聯想家人特質食物質感的類似性,製作三款質感各異的巧克力球。
從校園周遭樹枝的比例感受美感,留與不留的過程中,得到完美比例的視覺呈現。
將植物葉脈的圖案應用在內部餐墊上,實踐構成的美學,並排列出構成的秩序美。
學生運用熱縮片,複製物品質感並進行創作,或是使用不同媒材創作於熱縮片上。
學生觀察教室物件並描繪其外形,再加以變化造型,創作出另一個樣貌的圖像。
以校園修剪的樹枝中,截取一段最適當的線條比例,帶領學生製作樹枝筆。
從植栽容器設計中藉由紙黏土多變可塑性,強化視覺美感進而體會出質感的重要性。
利用學生們的塗鴉構圖搭配美術課所做的色彩指引下,完成屬於九年級的青春塗鴉。
請學生選擇校園某處置放擴香石,在分析該處的環境色彩後,試著營造具有整體感且適宜的色彩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