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捻花惹草

核心概念
  • 學會如何運用適當的質感表現
  • 建構學生對於質感的認知
美感知能
  • 了解質感與生活美感的關聯性
  • 能夠體認出質感轉換前後所帶來的差異與影響

課程概說

配合探索、鑑賞等活動設計,由淺入深逐步建構學生對於質感的認知,使其了解質感與生活美感的關聯性,並且能夠體認出質感轉換前後所帶來的差異與影響,進而能將質感作為日常美化的美學素養之一。

課程中將安排植物的植栽容器設計活動,藉由紙黏土多變的可塑性,搭配教師提供的簡易素材與一個限定尺寸的塑膠盆,去塑造整體的盆栽質感。學生在有限制的條件下,將學會如何運用適當的質感表現,以強化整體的視覺美感,進而體會出質感的重要性。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能透過視覺與觸覺去認識質感。並進而發現質感轉換後所造成的美感差異性。本課程讓學生透過植栽容器的外觀去探討其中質感的差異,觀察植物的外觀,後動手做出同一材質不同質感的表現,或是透過不同材質的加工,發現植栽容器可能的質感表現。

教師課後省思

剛開始學生會不知道要用什麼東西來創作質感,大部分的學生都會拿手邊的用具(筆、尺、立可白……)若老師可以提供一些厲害的質感創作,學生的靈感會源源不絕地跑出來。

課程規劃
  • 01
    質感探索

    先利用視覺觀察再其他感官用來認識質感。

  • 02
    質感蒐集

    走出教室尋找校園中有趣的質感。

  • 03
    創作質感

    用身邊的(同一件)物件創作兩種不同的質感。

  • 04
    創作植栽容器

    給予相同的盆器,透過紙黏土創作質感,創作質感植栽容器。

  • 05
    作品分享

    透過作品讓學生再次去分類質感、探討不同質感所帶來的感受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