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這樣配色HEN可以

核心概念
  • 色彩構面的美感
  • 合宜的構成構面
  • 認知不同區域色彩對生活環境的影響與重要性
美感知能
  • 色彩中的相同色調與衝突色調
  • 不同區域色調的視覺意象與配置
  • 辨識具美感的色彩設置

課程概說

1、走進色彩大觀園
老師進行色彩電子書解說,將相同的色調、衝突的色調、不同區域的色彩、象徵與民族的色彩、符號性與代表性等,進行描述並與日常生活中的色彩進行比較。
2、廣告招牌色彩搜尋與分析
學生進行校園附近廣告招牌的踏查,取景攝影。以色票作為工具,進行照片的色彩分析與統計。同學進教室發表對校園近廣告招牌色彩的發現。教師以色彩美感概念,進行與學生的互動對話,運用色彩典範案例,使學生明瞭色彩美感所需的條件與方法。
3、試驗環境配色關係,發現原色以外的美麗
在發現廣告招牌的配色缺失後,帶領學生進行簡單的配色練習,將廣告招牌換新裝,直接以色票或塗色,為廣告招牌換上具有美感的配色

美感預期成果

1.學生透過每節課程對色彩知識的剖析與施做、教師提問紀錄、小組的分組活動討論、個人回饋分享、活動照片等,使學生有更加詳盡的學習歷程記錄與反思。

2.強化色彩美感在生活的重要性,學生能實踐於生活,用之於生活。

3.運用色彩調性的相互關係,辨識出視覺的色彩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1.課堂二:色彩透視鏡
介紹PANTONE食物色票時和做校園顏色踏查時,學生通常覺得很有趣。本次是使用PANTONE 100張的明信片做色票,在顏色上比較侷限,或許下次可以提供其他種的色票,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會更有感覺。

2.課堂四:發現原色以外的美麗
步驟為先簡化招牌,再為招牌上新色,學生通常可以為招牌換上有質感的裝,但通常明視度都不足,未來在規畫課程時可以加入明視度的內容。這樣創作出來的配色才有機會作運用。

3.課堂五:這樣配色HEN可以
學生通常都可以在這節課發現很多自己以前沒有使用過的顏色,發現原來這些顏色相加在一起也很美,但是因為原先設計的構圖的缺失,即使顏色很美也達不到好美的境地,或許下一次可以規定共同的構圖使學生可以專注在練習顏色調配。

課程規劃
  • 01
    走進色彩大觀園

    教師以美感電子書介紹相同色調、衝突色調、不同區域色彩等,提出生活中色彩設置的各種情境案例欣賞,同時也提出有待加強改進的色彩設計案例,讓學生發現色彩與生活中的密切關係。

  • 02
    色彩透視鏡

    環境中所見的顏色大多是混合色而非原色,教師準備照片、色票,提共學生進行色彩分析,解析我們生活環境中的究竟包含多少色彩?而這些色調是協調或衝突呢?各種顏色的配比關係如何呢?

  • 03
    招牌色彩大解密

    學生四人一組,學生自備手機或相機,在上放學的路上,進行紅橙黃綠…等各色招牌的蒐集,在課堂中進行色彩出現頻率統計與各色搭配分析,最後向同學分析心得。

  • 04
    發現原色以外的美麗

    利用學生搜尋並拍下校園周邊廣告招牌的照片,找出最需要被改善的色彩,以小組方式進行色票剪貼或塗色的色彩校正。(每位學生為2間商家,全組進行一條街的色彩改造)

  • 05
    這樣配色HEN可以(一)

    各組分工合作,整合校慶時繽紛的色彩,需避免學生過多且不必要的裝飾圖形而造成無法驗證色彩美感的重要。

  • 06
    這樣配色HEN可以(二)

    提供學生往年校慶禮物包裝紙樣式的,讓學生進行色彩分析與討論,彼此討論出最合宜的配色組織,進行班上販賣商品包裝紙的設計。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