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環境議題跨領域結合食農教育、擺盤、擺攤、企業識別概念,帶入美感教學,最後於園遊會中呈現出環保手作市集的風貌。
透過對家鄉的認識,讓孩子重新認識台東這塊土地的質感與色彩,找回人與土地的連結。
藉由實際體驗大自然的繽紛色彩接觸天然、化學、金屬材質的線材累積經驗,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生活中不同素材的質感感受。
透共燈罩配色,從生活著手,將初階色彩美感提升轉化為自身的美感素養。
透過城市走讀的美感經驗,思考沿途都市景觀與美感帶來的視覺感受。
藉實作加強生活經驗與美感的連結並創作生活美感小物。
本主題課程奠基於理解構成中的物件關係、色彩的調和關係、材料的變異性等基礎學習之上。本課程由四個任務串連而成,運用合宜的材質或色彩等進行視覺設計,創造屬於個人故事的資訊圖表。
運用美感構成的色彩搭配,營造生活中「美」的經驗。
觀察並探索生活中的色彩變化,分析色彩並建立個人色彩條碼。
帶領學生進行色彩和構成實驗,進而改善美術教室外長廊空間色彩氛圍之效果。
讓學生觀察自家廁所配色,再設計理想中的校園廁所配色,並結合使用者經驗,寫下設計理念。
透過墨色的深淺表現點線面的構成,邊框的選擇和宣紙之間的比例構成,設計成書籤小卡。
了解套娃的文化色彩配置、圖樣與美感,並透過實作應用色彩。
讓學生透過對色彩的發現探討與分析,並藉由配色娃娃來尋找色彩搭配的可能性。
透過分析編排構成練習做中學,進而應用於各種圖文排版的平面設計。
從校園環境中發現色彩、感知色彩、探索色彩,進而實踐色彩美感於生活情境中。
以東山的咖啡特產為主題,以咖啡渣、咖啡葉作為染料,探索咖啡色系的色彩變化與搭配合宜的地方色彩。
學生將學習到校園色彩的美感,在調色的過程中,反映出記憶裡的景點色彩,完成富有人文溫度的校徽色彩。
學生可以透過這課程,打開與環境間之間的眼,關心與自己息息相關的景觀環境。
培養色彩的觀察力並將初階色彩美感實踐於校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