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生涯檔案資料夾」是本校學生基本的配備,學校都會要求學生設計封面、撰寫自傳及編排學習檔案的內容、設計分隔頁.. 等,常見學生不知如何設計封面和編排裡面的內容,不然就是學生習慣性在畫面空白處填滿沒意義的卡通圖案和插圖,彷彿空白是錯的,填滿是美的,對版面設計一點概念也沒有,完全沒有構成的概念。構成看似簡單隨處可見,卻是學生常忽略且未曾學習與探討的課題。希望藉由這個課程幫助學生更深入理解甚麼是「構成」,它在生活裡的重要性何在?
於是藉由美感教育構成kit做為練習,觀察物件的擺放位置及相對應的關係,體驗部位 與整體的關係。之後再利用方格紙作為格線讓學生排列形狀,體驗模矩與格線概念。
透過「分析現成的印刷品」,「自傳版面編排設計」,「資料夾封面設計」三個任務練習,學生從任務中的討論與分析過程歸納出構成的美感關鍵要素、能體認適當的比例配置、色系運用與基本配色原理對平面設計的重要性,進而將所學應用於各種圖文編排的平面設計。
所以我想透過主題式創作任務,讓學生學習美感教育構面中的「構成、色彩、比例」要素,協助學生完成「自傳版面編排設計」、「生涯檔案資料夾封面設計」的功課。
美感預期成果
1. 使學生注意到生活中構成的案例、理解模矩與格線的概念,排出整齊的畫面。
2. 學生能了解畫面資訊會影響主從關係,並能應用所學,編輯出具均衡感、主從關係明確的平面設計作品。
3. 了解配色的重要性,能透過配色產生設計意圖,知道怎樣配色比較好看。
4. 可以覺察出生活中好的配色與不好的配色,並可以分析出好的原因?
5. 能感受、描述、運用不同配色的特點,培養對色彩的敏銳度與感受性,能覺知類似色依據不同比例排列所呈現出不同的視覺感受。
6. 能應用色彩的特點於生活用品的設計且能對自己與他人的作品進行表達與反思。
教師課後省思
1. 實驗班級其中有一個班是自己的導師班,教師利用「自傳」這項作業,可以很快速的認識學生和了解家庭狀況,對班級經營有很大的幫助。更可從「上台自我介紹」這項活動了解學生的個人特質和未來領袖的人選。
2. 大部分的學生認為上台自我介紹是最具挑戰性的,因平時很少有上台表達的機會,藉此能 訓練自己的膽量和口語表達能力。
3. 如能與國文科和資訊科老師跨科協同教學會更好,因有部分同學對於製作PowerPoint是不熟悉的,如能與資訊科老師合作,將可以節省教學的時數,不用再花額外的時間個別指導。而國文老師可藉此指導學生撰寫自傳、讀書計畫,使其更為完善。
4. 在「分析現成印刷品」這堂課運用描圖紙觀察分析雜誌的活動中很多學生不懂得如何觀察!對於美感應該不是真的無感,而是不知如何看!所以我覺得讓學生學會如何看,如何觀察與審美,比學會如何做來得重要 !
-
01單元一、最佳主角─自傳版面構成設計 : 構成無所不在 / 構成Kit練習1
(一)構成無所不在 : 1.美感電子書─構成構面。2.ppt介紹生活中的構成實例,如書本封面、雜誌版面編排、餐點擺盤、居家的布置…。3.向學生說明本單元要製作個人的自傳版面設計和生涯檔案資料夾封面設計。 (二)構成Kit練習一 : 1.將一張色紙分割成四個單位,重新組成具有主次、從屬的整體,貼於一張底紙上。2.另外發一張色紙,請學生切割成四個單位的形狀,但必須能重組為較小的矩形,貼在另一張底紙上。3.比較這兩種任務,請學生發表看法,哪些方格看起來比較像主角?哪些方格看起來比較像配角或背景?請學生將觀察寫在底紙背面。
-
02構成Kit練習2 / 構成分析師:分析雜誌圖文配置
(三)構成Kit練習二 : 1.將色紙替代為生活中的對象物 ─ 咖哩飯套餐,內容物有咖哩、米飯、漬物與青花菜。自不同預定版型從中切下的白色紙卡中,依照自身的經驗與觀念選出可以代表四樣內容物的紙卡,並放在黑色底板上。2.從以上的結果開始,留下三個元素,取其中一個分割成三份,另一個變成兩倍數量重新排列〈拍照記錄,上傳至Fb社團〉多試幾種排法,說說看每種排法對於閱讀的焦點、方向性、順序等性質上的特色。 (四)構成分析師一分析雜誌的圖文配置 : 1.發給每位同學一本雜誌,一張描圖紙,請每人分析一張雜誌內頁須具備那些元素,其中圖與文組合的大小分配關係與排列位置。2.教師以雜誌中的圖文編排範例介紹『主從關係凸顯焦點』、『格線的分割邏輯』的構成要素。並讓同學分析案例圖片所運用的構成要素。3.學習單完成。4上台分享觀察後的心得。
-
03自傳版面構成設計實作:word / 自傳版面構成設計實作:powerpoint
(五)自傳版面構成設計實作 : 1.自傳打成電子檔〈文〉、個人生活照〈圖〉,以文字為主,圖為輔,將之前所學構成練習版面,應用在電腦軟體word上,請學生觀察色紙替換成個人生活照後,誰看起來比較像主角?為什麼?加入其他照片,所欲凸顯的特色、氣氛為何? 2.每人完成A4,2-4頁。 3.再以Powerpoint做圖像排版的練習,以圖主,文字為輔,彼此參照文字與影像的構成美學操作。
-
04自我介紹powerpoint / 作品討論與分享
(六)學生利用自己製作的 Powerpoint,做約2分鐘的自我介紹。 (七)作品討論與分享:改造前Before 改造後After,教師將學生在暑假時傳給老師的自傳word和目前經過美感課程訓練後所修改後的自傳word做前後對照〈ppt〉,比較哪一個作品較具有美感?為什麼?美在哪?不美的原因?
-
05單元二、生涯檔案資料夾封面設計 : 發現色彩構成 / 色彩與秩序
(一)發現色彩,分組進行,教師提供每組9種不同風格的封面設計範例,請學生討論排列出大家認為最好到最差的作品,之後教師會問學生為什麼這麼排列?是和配色有關?還是版面構成?當學生發現原因後,老師才引導說明色系運用對平面設計的重要性,接著再說明基本配色原則。 (二)色彩與秩序 : 1.利用美感電子書,講述色彩與秩序的重點,說明系統性色彩〈色相、明度、彩度〉,色彩的對話關係〈細語色、對話色、喊叫色〉。 2.色彩遊戲:找出和諧的色彩關係,透過小組分工合作,利用身邊的文具或物品找出相同色調的物品,能了解色彩經過排列的差異。提醒色彩排列的邏輯即是一種秩序的呈現。 (三)分析色彩─ 色彩資料庫 : 和學生討論為什麼設計師這麼會配色?他們是如何訓練自己?生活與自然裡,有很多很棒的配色,找一張你覺得「配色」很好看的圖片〈如:攝影、名作‧‧〉,進行色彩分析,學習學學文創色彩分析模式,建立自己的配色資料庫,以備未來課程運用。
-
06分析色彩 / 封面圖案草圖設計、比例規劃 / 封面設計實作
(四)封面圖案草圖設計 : 1.運用「幾何圖形」,配合統一、秩序、漸變、對比、平衡、比例、反覆、韻律等美感構成,設計四種圖案。再由四個草圖中選擇最佳者,進行封面設計。2.圖文比例規劃:提醒同學注意畫面「圖」與「文」編排位置的比例與構成的視覺效果。3.色彩比例規劃:以全家便利商店的配色為案例,與學生討論日本設計師配色的黃金比例和原本的配色比例做比較,感受不同的配色比例有不同的視覺感受。 (五)封面設計實作淤 : 1.草圖確認後,以色紙剪貼進行不超過三色系的配色練習或運用類似色和漸層變化來組成色系。2.將之前所學「構成、色彩、比例」美感關鍵要素,應用於封面設計,完成具美感的平面設計作品。 (六)作品討論與分享 : 同學互相觀摩成品,觀察記錄同學的設計作品,進行互評與自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