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環境色

核心概念
  • 認識色彩構面的美感表現
  • 合宜的色彩構面豐富生活
  • 提升色彩的層次與變化性
美感知能
  • 知道和諧與衝突的色調
  • 了解色彩與環境的關係
  • 分析環境色彩的同與異

課程概說

色彩是美感的第一視覺印象,色調相同或相反會產生不同的色彩感覺,自然環境條件與生活需求會影響人對顏色的認知,進而發展出各地獨特的色彩。結合「環境色」發現除了本體顔色以外的其他色彩變化。從環境色中分析色彩的關係,擷取色彩加入主觀配色探索合宜的色彩條碼,探索不同的色彩層次,思索改變的可能性並融入生活形成美感經驗。
夏天的集集午後經常下對流雨,學生總是冒雨回家,結合彩繪透明愛心傘的活動,請學生思考如何將色彩條碼融入實際生活情境,透過與環境的對話達到和諧的效果。除了實用目的之外,提升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與敏銳度,從生活的細節中發現美無所不在,讓生活有感,到感知美感,進而達到美感生活的目的。

美感預期成果

希望學生從美感電子書中了解什麼是「色彩」,透過鏡頭記錄環境中的各種顏色,從校園、社區、居家環境中探索,發現不同區域的代表色,從微觀角度發現我們平時視若無睹、很少會特別去觀察到的色彩變化。分析環境色彩的組成,不同時間或情境產生的色彩差異,從主、次關係與加上「主觀色」後色彩的前後對比。最後運用在生活中,為使色彩與環境巧妙地融為一體,學生須思索如何搭配和諧的色彩,進而思索如何運用色彩在器物中,進而提升生活的品質。

 

教師課後省思

學生觀察生活中的色彩變化,用攝影紀錄感動的瞬間,本學期孝班參訪在地景點「十三目仔窯」,其餘二班記錄校園采風,拍下最美的景色。運用軟體擷取照片的色彩製作色票,分析色彩的主從關係,以及如何挑選合宜的主觀色融入環境色彩。簡化造型並運用前一堂課製作的「色票」選擇合宜的配色,為透明的愛心傘披上環境的外衣。

拍照是為了從微觀角度重新審視我們平時視若無睹、未曾特別去觀察「生活風景」的色彩變化。學生透過影像呈現多元風格:有人喜歡極簡風格,直接剪貼卡點西德;有人喜歡豐富的色調,以博士膜為基底,再上壓克力顏料做漸層或博士膜疊色;有人喜歡手繪風格,單純以壓克力顏料上色。技法因人而異,作品極具個人特色。雨傘完成後再回到原拍攝地點,檢視是否融入實際生活情境,透過與環境的對話達到和諧的效果。最後,學生發現光線透過博士膜,影子的色彩產生改變,而上壓克力的傘則有遮光的效果,為此感到新奇。

因為有對照組,作品表現差異明顯:社區組的學生作品多呈現人文特色;校園組的作品則以草木為主,主題重複性較高。課程結束後,忠班將雨傘倒吊在天花板燈架上做情境布置,可見美感已悄悄在學生心中萌芽了!

課程規劃
  • 01
    認識色彩之美 ( 生活美感電子書 : 色彩篇 )

    (1)相同的色調:相近色可以將複雜的元素統整在一起,整體看似 單一,卻有些微變化。常見於城市色彩、服裝造型、設計產品等。 介紹同色調靜物攝影部落格:I ART YOU「星期五彩色系列」– JENNIFER YOUNG、揭開英國女皇衣櫥的七彩衣、李赫宰的33 變髮色。 (2)衝突的色調:掌握好衝突色調或黑白對比的搭配,容易吸引人的目光,形成辨識度高的畫面。如適當比例的對比色搭配能凸顯主題,形成焦點。以黑、白、灰演繹設計的真諦,無彩色的搭配回歸內在本質,創造經典! 【廣告:THE COLORS】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aCdAscgpU0&t=100s (3)不同區域的色彩:自然環境條件與生活需求會影響人對顏色的認知,進而發展出各地獨特的色彩。希臘式建築以白色外牆搭配藍色屋頂、門窗等,在海天交映的地中海旁,與環境和諧共存。印度「色彩節」(Holi Festival),「Holi」是印度語,代表「顏色」的意思,除了將色彩運用在鮮豔的服裝、頭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香料也呈現不同色彩。 【影片: Meet Colors!台湾】https://kknews.cc/zh-tw/home/8mgvyqg.html (4)象徵與民族的色彩:為了2020年東京奧運,日本福岡「蝶屋」和服店老闆高倉慶以「IMAGINE ONEWORLD」為題,提出和服計畫(KIMONO PROJECT),聯合在地職人設計196款具有參賽國特色的和服。 【2020日本奧運和服】 https://www.youtube.com/results?search_query=%E6%97%A5%E6%9C%AC%E5%A5%A7%E9%81%8B

  • 02
    攝影,以學生為模特兒配上環境色寫真

    請學生思考雨中情境,在不同環境 ( 校園、集集老街、居家 ) 做環境色寫真,完成拍攝,並透過活動思考物、我與環境的關係。

  • 03
    運用電腦程式分析色票,建立色彩條碼

    1. 開啟Pictaculous 網站後,點選Browse瀏覽、選擇要分析的圖片,製作色彩條碼。 2. 加入主觀色,探索合宜的配色,比較加了自己挑選的顏色後,有什麼差異。

  • 04
    為透明的「愛心傘」披上環境的外衣

    引起動機:介紹日本滋賀美秀美術館,館方在雨天為參觀的客人準備赭紅色、印著MIHO字樣的雨傘,讓大家使用;其用意是不希望旅遊團團員花花綠綠的雨傘,破壞了視覺上的統一美感。 學生運用之前的攝影圖像設計相關基本形(例如:樹葉、石,花、磚…),搭配上一堂「色彩條碼」選出的色系,使用壓克力顏料調出相似的配色,塗在卡點西德上製作色票貼紙。

  • 05
    完成愛心傘製作

    在卡點西德色票背面畫出3款不同比例的基本形(大、中、小),思考聚散、大小、主從關係、色彩配置後剪下圖案貼在透明傘上。

  • 06
    美感發表 ( 與表藝教師協同教學 )

    請學生回到第二堂攝影照片的地點,帶著彩繪環境色的雨傘,重新思考人與環境的關係,如何與空間產生互動,以一句話描述色彩的感覺,攝影方式記錄成果。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