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美感愛地球

核心概念
  • 環境友善的生活美感
  • 質感、色彩、構成、比例 構面的能力
  • 整合質感、色彩、構成、比例四者構面的表現差異
美感知能
  • 色彩搭配與視覺聚焦能力的影響
  • 材質屬性從生產到使用會對環境生態的影響
  • 宣傳品的展示呈現與產品價值營造

課程概說

在上個年度中,大部份的孩子對細節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對右昌在地也有一些認識,但身為地球公民,台灣人民的一份子,在大人政治世界紛紛擾擾、媒體亂象的環境,鍵盤手比伸出手多的情況下來想由環境議題著手,於是從在地出發,把環境議題跨領域結合食農教育、擺盤、擺攤、企業識別概念加上行政資源的協助,融入美感教學,讓質感、色彩、比例等構面融入課程,最後於減塑園遊會中呈現出環保手作市集的風貌,讓孩子感受自己的力量、改變的力量。

美感預期成果

透過校慶減塑園遊會的活動,成為跨領域的主題教學,讓學生從真實的情境脈絡中學習美感知能,並透過環境議題、減塑實作的經驗,深刻體會到環境危機及其迫切需求。同時在實驗操作、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訓練中,將美感知能有效地內化為應用能力,並以真實行動達成參與社會之改造,形塑具有美感知能、覺察力、行動力、具素養之積極公民。

教師課後省思

垃圾議題不僅是海洋生態議題、環境議題、土地議題、健康議題,也是生活議題、美感議題、文化議題,還能是政治角力、國際議題,希望能有更多的老師能加入共備,展開實質課程,讓能量聚焦,可以讓學生學習領略更多。
因難得聘請業師入班,刻意把擺盤課與擺攤課連著上,雖然可以集中老師課程得到最大效益(也節省交通往返的費用),但太過緊湊的時間安排讓業師朋友及自己都陷入身心俱疲狀態,日後可以規劃部份課程於一年級實施,讓課程節奏可以適中並做更多的反饋。

課程規劃
  • 01
    環境議題影片導入

    由環境議題切入,以垃圾海、淨灘、台客劇場便利人生、台灣回收問題看到世界環保問題後與學生討論。

  • 02
    減塑由我開始

    學生從ORID提問中思考議題與自己及環境的影響。

  • 03
    擺盤─構成、色彩

    鼓勵學生自製「食物」,而不是使用「食品」或「加工品」來販賣,並請業師至班上示範使用天然食材作為擺盤的效果。

  • 04
    無塑包裝─質感

    教師準備食品與材料(荷葉、芋葉、粽葉、紙材),讓學生分組腦力激盪可以創造出無塑包裝的可能性。

  • 05
    陳列─色彩、質感

    比較分析不同販售管道於整體色彩、材質、產品內容、售價與環境的差異。

  • 06
    陳列─構成、比例

    在陳設搭配物上,刻意分別提供低明度及高明度的素面布和花布數種桌布,並準備各式盛裝容器,讓學生自由搭配選用。最後分組分享所搭配之原因。

  • 07
    POP教學

    基本運筆

  • 08
    POP─構成、比例

    老師提供手寫字體與POP字體,讓學生觀察比較不同字型的字體構成,所呈現構成角度、筆劃長度差異的原因和理由。

  • 09
    小組分工

    學生依各班主題分成產品組、宣傳組、場佈組等三大組開始運作,在班會課討論主題風格走向後,課堂內引導學生從用商品特性、友善環境概念、陳設佈置的質感、標準色、構成⋯⋯等等做風格定調,取得一致性後,各組進行作業分工。(第10-12堂)

陳純瑩
高雄市立右昌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高雄市立右昌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