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來自於生活周遭的一切事物!本課程設計希望透過環保議題與美感課程相結合,藉由課程之進行,幫廢棄玻璃瓶找到新用途,賦予新生命。
教師引導學習,讓學生了解美感要素與條件,透過課程設計增強學生自身對美感生活經驗感受,以及加深美感對生活態度及品味的提升。
從觀景窗『框』中,觀察『美』與『不美』的事物,探索與感受物體如被濾鏡遮蔽而失去原有形狀及顏色或加以美化之後,所呈現的意義與內涵。
從認識各種質感,強化質感運用之經驗;再從校園中抽取色彩,表現校園特色為題的平面創作。
藉由家常菜的構成創作,讓同學從任務中的討論與分享過程歸納出構成的美感關鍵要素。
讓學生思考圖案構成,練習排列成具有秩序性的美感畫面,並印製以秩序為主題之連續圖案構成的明信片。
課程以「構成」為主,鼓勵學生運用美感課程所學,嘗試色彩的構成創作,並運用於生活產品上。
以秩序出發,進行生活中常運用到的整齊收納的秩序美感,使學生歸納出秩序美組構法則。
本課程由擺盤料理教學,發掘元素之間的關係和背景間的和諧性。
運用構成的形式製作明信片及筆記本封面,學生規畫出具有美感的構成圖形,搭配色彩意象,自行創造屬於自己的色彩表達。
生活環境對於美感的感受是很重要的,讓學生去重視並體驗每天接觸的教室環境的美與不美。
以構成為主要概念,讓學生從生活中觀察到各種構成方式,體驗不同的構成原理如何形成物件與畫面。
運用構成的形式製作明信片及筆記本封面,規畫出具有美感的構成圖形,搭配色彩意象,自行創造屬於自己的色彩表達。
練習以格線分割的構成方式處理多照片與多文字的版面,透過統整照片排列方式及顏色完成練習。
分別就對稱、非對稱、具主從關係的構成作品來進行課程討論與試作。
應用隨手可得物件為創作原料,營造美感空間為最終目的,兼顧發現、探索、應用三個層面。
以教室布置為例,讓學生理解平面構成的美感原理,藉由幾何的分析與排列組合,規畫出有秩序的公布欄配置。
希望學生能從生活中小小的事物開始,從個人內化展現,提升美的感受力與辨識力,擴展美的視野。
期望藉由相同的創作媒材作為控制變因,利用不同的色系或組合為操縱變因,引導學生探討畫面「構成」的美感原則。
透過課程認識色彩的選擇與搭配可能改善我們環境空間的視覺美感,正確選擇搭配協調的色彩可以讓環境景觀更舒適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