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驗計畫中讓學生由發現到探索並且學習生活中有秩序的配色、而對比是一種手段,是為了尋求兩者間的和諧與統一,以達成這樣比較美的默契判斷。
引導學生進行色彩與個性表達的練習來連結對色彩的思考,進行色彩初步探究。藉由班級特色的討論,思考並找出合適且確切的班級色彩。
察覺色彩與生活的密切關聯,學習如何調出顏色,經由配色增進美感。
從線的構成出發,在紙張上進行線性變化後加入色彩構面,分析色彩的構成、協調性,讓學生找出最適宜的色彩,設計出魚的世界。
從擴散式的色彩抽象感知到聚焦配色原則,建立未來實際操作的基礎;延伸課程則將所學應用在校園環境中,並加入字型與品牌的認識,讓色彩單元更能夠結合當今社會現況。
從培養學生對色彩的敏感度開始,讓學生能觀察圖像中色彩的比例和分配,並從畫面中挑選代表色;觀察生活環境的配色,運用調色技巧進行色彩搭配;觀察不同地點環境顏色,並嘗試表達對色彩搭配的感受與看法;能活用配色的概念,重新改造與搭配自己生活環境的配色。
本課程搭配七年級美術課程單元欲進行調色與配色練習,利用對生活環境中色彩的觀察,練習明度與彩度的練習,向大自然學習調色及配色的概念。
透過對主題或問題的探索,能使學生發現並建立自我學習領域和生活環境中的關聯與概念。另一方面,有意義的探索,能幫助學生有意義地整合知識與生活,並學習、運用與理解。
學校中的色彩有許多色彩配置的待討論之處。本課程中由觀察校園中的綠色為主,找尋校園中的綠色,進而發現學校中色彩配置的問題
本活動先以分組討論互助合作方式運用色票卡進行色彩賞分析並實際調出5個主題色彩,並請每一組上台敘述他們的色彩故事,最後請每位同學創作出以地方性文化為主題之個人色彩計畫。
本校學生在選擇班服色彩上,總拘限於黑色;班際籃球賽時,班服無法發揮色彩的功能;本課程藉由分析、組合熟悉的生活域裡的繪畫和攝影作品上的色彩,擴展學生感受色彩的能力,並實地觀察環境中色彩使用的案例,思考其合宜度,建立解決色彩問題的能力。
提供色彩理論、實際搭配和調色練習,讓學生試著先找到自己喜歡的顏色,觀察單獨色彩的感受,透過冷暖分類的方式,找出自己膚色及自己喜歡的色彩屬性,並且和膚色搭配,運用班級同儕合作分組的方式,互相探索比較及討論,一起發現讓膚色看起來均勻健康的色彩。
本課程藉由一系列的美感配色小習作,練習思考居家環境的配置選色。配色練習從最初的限制特定顏色進行搭配,慢慢進階到自由選擇顏色配置。配色的範圍也逐漸擴大,需要學生更活躍的思考,應用在練習作品上,試著滿足題幹需求,如:和諧、特殊風格、買家喜好、家庭成員年齡層……等。
閱讀詩的創作讓學生玩色彩,及請學生觀察日常食物蔬菜或水果的剖面,並體會每種蔬果給人的感覺,如酸、甜、苦、辣的色調是何種色調,並描繪所看到的構成圖案並依寒、暖色加之前所學的水採技法,運用多種水採技法加色彩原則寒暖對比等構圖並上色,完成屬於自己蔬果作品,
學生先用水彩畫簡易的色相環,討論調色和配色原理。然後分組,讓學生進入校園用粉彩筆畫出所看到的校園色彩,包含葉子、樹幹、花、泥土、天空、磁磚…。
同學們從中觀察變電箱與街道的關係,接著觀察校園,找出校園中的基本色彩有哪些,並試著練習用調色,調出學校的基本色和校園中的色彩。
以小林弘和的一日色帶實驗,讓學生規劃出作息時間表,能夠以色彩對應作息時間,再解構色帶,重新編排成另一幅作品。
仿普普藝術風格創作個人自畫像,以水彩調製個人代表膚色,除提升調色技巧外,期望透過自畫像色彩意象傳達個人內在情感,並提供學生展現自我的機會。
藉由色彩中三原色加黑白調色課程,觀察發現色彩透過調色可以調出無限多色。
透過蒐集校園環境色彩配置、色彩學、調製不同灰階程度的色彩,思考灰階色調與非灰階色調於日常生活如何運用,進而能習得以環境色搭配出和諧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