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各式紙類浸泡水中逐漸軟化過程,了解不同紙質軟化速度與質感變化,並以平面與立體創作,展示花紋的構成。
從線的構成出發,在紙張上進行線性變化後加入色彩構面,分析色彩的構成、協調性,讓學生找出最適宜的色彩,設計出魚的世界。
以小林弘和的一日色帶實驗,讓學生規劃出作息時間表,能夠以色彩對應作息時間,再解構色帶,重新編排成另一幅作品。
色彩光譜知識學習結合摺紙課程,使學生透過紙雕技能形成視覺藝術。
學生透過顯微鏡放大的圖像,將觀察細胞的圖案運用於神經學繪畫的創作。
讓學生從半立體至立體的摺紙操作,學習到結構的美感及應用。
觀察顯微細胞,進行神經學繪畫,並結合摺紙結構概念,思考立體構成美感。
從校園的植物出發,透過觀察、描繪,發表所觀察到的線條與色彩。
對線條圖樣進行分析,理解線條立體構成的成因後,應用於生活設計。
結合校本課程「海洋議題」,從線條練習繪畫,再從平面再延伸至立體、或半立體完成基礎材質創作之質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