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課程中,期望能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結構的美感,這些器物不只有勇有其功能性,同時也能兼顧美感。
現在市售手搖飲非常盛行,透過學校附近手搖飲店家引導學生進入質感的探討,觀看不同品牌的手搖杯的異同,這些不同容器有什麼樣的考量?對於消費者又有什麼樣的影響?
從生活中發現我們所需的「用品」皆由不同質感的器具或物件組成,或是同一物品包含了不同材質的面向。讓生活有感,便以搜集不同質感對應出使用者感受的譜系建立出生活的美感經驗。
構成裡,元素組織包含樣式和比例,以書本、文具以及生活用品等物品,學生能夠將課堂上使用的相關物品加以分類,透過布局排列,產生合宜的生活空間。
課程規劃以單元式的帶學生熟悉這份報紙,藉由閱讀裡面的文章進行3個小單元的活動
由學生們鉛筆盒中的各式各樣文具,排列在桌子上,感受如何可以構成一個合宜的畫面,讓學生從中體會構成的要素,並感受到構成的美就在生活之中。 接著以不同大小的圓與方,進行排列。由實體的文具排列轉換為抽象性的思考,觀察構成要素中的秩序、比例、律動的關係。
生活中發現「構成」無所不在,以文具用品的整理,認識構成的意義。當兩個以上的物件擺在一起,就會有構成的問題,生活物件幾乎都無法單獨存在。
學生觀察環境進行美感課程,再次觀察鐵窗拍照上傳,激發學習動機。從鐵窗探討傳統和鐵窗花的差異,引導學生認識構成要素,體驗秩序、反覆、漸變等概念,展現美感。設計帶有秩序、反覆、漸變的筆筒,讓學生實踐所學。
透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包裝材質,如:早餐店、麥當勞、星巴克使用的包裝材質,以及麵包店如何包裝蛋糕。探討店家選用材質的因素,並提到紙材的普遍使用,符合環保意識。學生觀察包裝的技巧,如紙張的承載、保護、美化功能,並鼓勵思考如何設計裝3顆檸檬的紙容器。
尋找校園中的花草樹木,將其拍照記錄,將校園花草樹木照片為其設計發想,照片中的花草轉化為幾何圖形設計。
提供學生黑灰白 5 種灰階的美術紙,將所簡化的圖案拼貼出來,將其印象中的中平校園風景轉化為幾何圖形,放置於所選定的比例畫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