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發現質感的多樣性會與視覺美感的感受相關,連結對於質感的觸覺經驗進而發現質感對於美的發現。
模仿蜘蛛網的結構練習環保袋的製作,理解對稱造型與規律的配置為結構穩定的基礎。進而運用到生活中的置物網架的設計,在結構安全的考量下並展現力量的結構之美。
啟發學生視覺對於色彩的反應,發現生活環境色彩的差異,並運用體驗與實作將校園周圍的色彩分析搭配,將色彩留置於教室窗戶上讓色彩進入生活當中,並讓色彩搭配融入學生生活經驗。
從校園質感踏查開始發現質感,從質感象限定義質感感受。從統一色彩之後的物體感受到質感轉換的過程,再從單一質感加入2種以上質感組合後的視覺質感體驗。選擇兩種不同的質感使用石膏翻模出樣貌,感受同樣石膏材質創作不同視覺與觸覺感受的作品。並將所有的作品拼湊完成一質感牆。
色彩體驗與實作將校園周圍的色彩運用於棉繩染製,將色彩運用於隨身姓名條中讓色彩進入生活當中,並讓色彩搭配融入學生生活經驗。
討論學生日常生活當中的飲料包裝開始,學校的合作社或超商所販售的飲料容積與外觀包裝的比例,透露出各種比例的巧思,使學生透過實際測量與紀錄,相同容積卻因不同的飲料包裝之高、矮、胖、瘦比例,給予的視覺上的差異,從比例KIT的操作回應至日常生活當中的穿衣技巧,發現身高比例與腰身位置所造成的身長視覺差異,以及相同高度的比例區塊內切割成不同幾何圖形與人的感受。
日常蔬果和校園植物多樣性,感受蔬果切面質感及校內植物。結合生物和童軍課程學習植物知識,加蠟製成質感蠟燭。設計健康早餐擺盤,與蠟燭共同呈現「活力早餐質有你懂」分享會,體驗生活美感。
運用傳統漆工藝蒔繪技法將校園的美留存到我們的生活用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