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質有你懂

核心概念
  • 質感感受體驗,認識與練習各種質感的文字表達能力。
  • 質感轉換設計從藝術史上的材質轉譯的作品中了解藝術家與設計師要表達的深 層意涵與視覺衝突。
  • 質感構成與翻模技法的表現介紹

課程概述

從校園質感踏查開始發現質感,從質感象限定義質感感受。從統一色彩之後的物體感受到質感轉換的過程,再從單一質感加入2種以上質感組合後的視覺質感體驗。選擇兩種不同的質感使用石膏翻模出樣貌,感受同樣石膏材質創作不同視覺與觸覺感受的作品。並將所有的作品拼湊完成一質感牆。
透過活動設計學習感受質感的語言,體驗質感的多元樣貌在質感象限中體驗更多質感展現美感的生活經驗。

美感預期成果

  1. 能運用不同材質或不同質感進行組合與應用。
  2. 能運用質感象限,並適當使用質感為生活創造美感。
  3. 能夠思考合宜的質感經驗。

在生活中體現質感的美,進而練習經由不同的方法試驗。能描述生活中的質感也能透過排列分類質感特性。學會分辨材質演藝不同質感性格。熟悉質感選擇體驗美感與生活。

 

教師課後省思

107-2學期曾經執行過質感的構面,在質感蒐集的部分曾經用過紙黏土、鉛筆以及油土。使用鉛筆來拓印質感的過程裡發現無法克服太多凹凸的曲面,如果使用紙黏土來拓印質感,黏土的濕度太高容易黏在質感面上不易蒐集也容易造成環境髒亂。這一次所使用的油土可以解決以上問題,但是油土也會因天氣溫度的影響操作。天氣太冷油土硬度過高不易施作,天氣太熱油土過軟也不好控制。看來在蒐集質感的材料部分還有許多實驗的空間。

再來這次課程中石膏翻模的部分是很大的挑戰,剛開始很害怕同學是否能夠自行完成,所以都是老師先調好石膏讓同學去倒模型。不過經過多次的練習與看到同學完成成果之後得到的激勵,同學開始想要自己完成。多次的嘗試與創作都可以看到學生驚喜的眼神回饋,這是最美的事。

課程規劃
  • 01
    記憶有質

    使用油土將校園的質感紀錄。

  • 02
    質有感

    將形容質感的文字組合分類在質感象限中,以直覺的感受為主要敘述。

  • 03
    質變

    將物體經由不同方式的改變後所呈現的狀態紀錄。 說明:例如:棉繩、紙張、石塊經由剪裁、撕開、柔捏、敲擊之後所改變的不同質感感受。

  • 04
    質換

    將物體經由介質(白膠)的加入改變後所呈現的狀態紀錄。 說明:將棉繩、紙張加入白膠之後所改變的不同質感感受。

  • 05
    凍結質感

    運用石膏翻模將質感記錄,成一質感磚

  • 06
    質來質往

    將所有的質感磚排列並分享合宜的方式。 完成質感牆。

張倩菁
新北市立新泰國中 教師

任教於 新北市立新泰國中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