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裝的剛剛好

核心概念
  • 結構構面的美感
  • 合宜的結構構面
  • 具有穩固、可承重的美感
美感知能
  • 能感受質感的差異
  • 能思考結構平衡
  • 能思考立體造型平衡

課程概說

運用對稱造型與規律的配置展現結構美感。先讓學生從觀察自然的結構,觸發聯想。發現生活當中結構運用。模仿蜘蛛網的結構練習環保袋的製作,理解對稱造型與規律的配置為結構穩定的基礎。進而運用到生活中的置物網架的設計,在結構安全的考量下並展現力量的結構之美。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透過本學期的美感課程,預期能夠了解結構的基本造型美感,除了課堂的實作課,可以讓孩子加強空間結構概念外,更加將抽象想像的情意部分融入於日常生活的器物當中,透過材質既有的溫度,與手操作的時間感,讓孩子在創作置物網架中思考生活周遭人與物的關係。

 

教師課後省思

第一次嘗試的課程對於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在設計課程之初腦子對於結構與構造糾結不已,多次想打退堂鼓覺得自己為何要選這個構面。不過在設計課程時不斷反覆的實驗與思考終於釐清,在給學生課程時也希望他們能從實驗的任務裡理解平衡穩定的結構。

進行課程的時候學生對於課程的專注力很高昂能夠很快進入課程主題,不過到了第三堂的環保提袋製作就有挫折感,耐心稍顯不足。不過在完成環保袋後再看到棉繩就有點抗拒,還好在溫馨喊話後繼續能將在提袋製作經驗的體驗後的經驗運用到置物架的製作。

未來設計課程時要考慮多一些不同的素材讓學生能多一點不同的刺激必定能產出更多的火花也能對課程有更多的理解與回饋。

課程規劃
  • 01
    不搖滾

    A.單元任務: 能完成運用B5絹框及至多20條60公分長的棉繩,固定承載一顆棒球且讓球固定不動。 B.能發現運用支點分散往下的力量。

  • 02
    網住你part1

    A. 從自然發現結構「力學」: a.蜘蛛網的張力 b.平衡穩定的結構配置 B. 生活物件VS.自然結構的奧秘 環保提袋的觀察與應用

  • 03
    網住你part2

    生活物件VS.自然結構的奧秘 單元任務: 運用8條100公分的棉繩製作環保提袋。 小任務:至少完成3種繩結打法。

  • 04
    裝什麼裝

    A.單元任務: 使用已完成的環保提袋裝入蔬果(依季節而定,圓形及長條狀蔬果) B.小組分享討論: a.分享承裝的過程 b.觀察提袋繩結位置與承裝形狀大小差異 C.單元核心重點: 平衡穩定的結構配置原則 a.\t對稱造型 b.\t規律配置

  • 05
    再滾一次

    A.單元任務: 用最少的棉線,能完成運用B5絹框及至多20條60公分長的棉繩,固定承載一顆棒球且讓球固定不動。 B.小組分享討論: 比較2種絹框的差異。 C.單元核心重點: 均衡的結構設計美感

  • 06
    裝的好-置物網架設計

    A.實作課-製作一個桌上型置物網架 材料:木條、太棒膠、手持線鋸、麻線 過關條件:至少10x10cm、網架至少可裝一顆蘋果的 容量、盛裝後網子不能碰到桌面

張倩菁
新北市立新泰國中 教師

任教於 新北市立新泰國中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