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質‧不質

核心概念
  • 質感構面的美感。
  • 合宜的質感構面。
  • 能夠更多元體驗生活質感。
美感知能
  • 能描述生活中的質感。
  • 能透過排列分類質感。
  • 能辨識更多質感層次。
  • 能透過質感選擇體驗美感。
  • 能以視覺替代觸覺理解質感的感受。
  • 能分辨單一材質演繹不同質感性格。

課程概說

在生活中發現質感的多樣性會與視覺美感的感受相關,連結對於質感的觸覺經驗進而發現質感對於美的發現。
從感受到模仿重組找到質感象限定位,並從中學習感受質感的語言。透過活動設計體驗質感的多元樣貌在質感象限中體驗更多質感展現美感的可能。並將改變拖鞋質感融入生活經驗。

美感預期成果

  1. 能運用不同材質或不同質感進行組合與應用。
  2. 能經驗值感改造的介入歷程,並分辨改變後的質感象限位置。
  3. 能運用質感象向建立質感資料庫,並適當使用質感為生活創造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這次的課程在實施的過程中不斷地在修正,剛開始課程的設計中有許多反覆在討論質感的感受部分,學生的表達也已經到了極致。所以在第一節課程過後開始去調整課程,到學校去拓印質感,課程中學生都很興奮回饋也很多問的問題更多了。面對自己的生活周遭開始,有疑問有觀察是很美麗的收穫。後來運用紙張來模仿質感學生經由相互的觀察與學習也有很多的想法。在比較質感的部分讓他們學習生活中的美感經驗。在最後設計拖鞋鞋底質感部分讓學生學習質感的適切性。也讓美感教育可以跟生活做更適切的連結。

課程規劃
  • 01
    質感大數據

    ■透過質感箱描述質感感受 ■使用身體部位認識質感樣態類型

  • 02
    質感踏查

    到校園中用紙張拓印植物或是建築的質感並記錄。 用視覺、觸覺將質感感受用圖形記憶。

  • 03
    質感象限

    將蒐集到質感物件透過排列與分類完成質感象限並建立質感辭庫。

  • 04
    質有你懂

    創作模仿質感,感受單一材質展現

  • 05
    同紙‧異質

    將模仿質感的創作運用辭庫分類,並說明單一材質改變後在質感象限的位置變動。

  • 06
    紙感‧質感

    將模仿質感的創作運用辭庫分類。

張倩菁
新北市立新泰國中 教師

任教於 新北市立新泰國中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