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逛街小旅行,選擇建築物立面(含市招),作為美感構面議題實力。進而以冷凍板製作符合比例的立面模型,以合美感構面原則去改造它-拉皮。課程結束後,模型改造為再利用"再生"之掛飾物件(如時鐘或信箱)。
新教學大樓動工已經半年。建築本體動工之前,進度仍停留在挖掘地基階段。上學期的建築藍圖應用,發展為街屋立面的寫生。
透過眼睛來觀察幾項不同的土壤顏色,去深刻理解土壤之間差異。
明度彩度與色相為縱軸與橫軸,做展示。主題:台灣土地母親的容顏。進而發現生活中的許多以細微層次變化的色彩實例的比例概念,並應用之。
以羅馬水橋的結構、構成與構造為例,點出從實用目的出發時,在古代美感呈現的特徵為何。
從比例的構面出發。去發覺純尺寸的比例關係,主題與符號之間的比例關係。不同材質被運用的比例關係。
解讀設計藍圖,材料的發展史為文明發展史同步的結論,發現新大樓在構成上的設計思考。例如玻璃的使用,例如採光與自然風的關係。
繼109學年度上學期風鈴的製作,從建築中的風的通道,防疫也好、空間舒適也好。空氣流通的設計的課程,從應用自然風繼而是人工製造。下學期從庭園建築的實例,生活小物的實例著手,應用設計思考進行小物與議題的開發。
封面的羅馬字體設計,規矩而美觀。運用美的形式原理,呈現秩序感。同時,探索美學的可計算理論基礎。課程包括胸章和電燒作品製作,學生可自由設計圖案創作藝品。城市空間設計實務以中正紀念堂為場地。利用限高效果,呈現突出效果。透過顏色的等高線表達平面圖的高度差,像地形圖般視覺化資訊。
從桃園建築史和學校美感出發,進入社區和環境,實際生活中發現與應用美的構面於視覺體驗中。透過廣告行銷案例,發現並應用美的構面原則,先仿效再創作行銷美學設計,進而設計桃園的行銷策略。課程內容包含講解、走訪、設計、實作和主題報告。
學會從字體的小處,發現文化的精緻。刻製有個人風格的精美千社札。讓良率達9成,一起展示在美術教室天花板,如朝聖者一般。
學會遊戲關卡設計手法的分析、歸納與創造。理解遊戲設計的文化史養分,讓遊戲不只遊戲。讓良率達9 成,一起公測,育教於樂,遊藝以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