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熱門閱讀
由教育部指導規劃「112年度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共同培力系列活動 『USR x 美感 x 媒體素養』」,邀請您保留10/20的時間,一起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圖書館聆聽,共度美好的知識饗宴。
從幼兒園(K)到大專院校(12)的生師在教學現場所投入發展的創新課程。展現將感知力帶入生活,由現象與環境導向觸發,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綱「當代公民」的素養。
|專題文章|林宜珍|前文化部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籌備小組 聘用編審
|專題文章|黎曉鵑|臺北市立中山女高美術教師。

標籤 關鍵字 #姜昌明

街景拉皮再生王

透過逛街小旅行,選擇建築物立面(含市招),作為美感構面議題實力。進而以冷凍板製作符合比例的立面模型,以合美感構面原則去改造它-拉皮。課程結束後,模型改造為再利用"再生"之掛飾物件(如時鐘或信箱)。

風的通道 2

繼109學年度上學期風鈴的製作,從建築中的風的通道,防疫也好、空間舒適也好。空氣流通的設計的課程,從應用自然風繼而是人工製造。下學期從庭園建築的實例,生活小物的實例著手,應用設計思考進行小物與議題的開發。

畫龍點晴的美感素養課

封面的羅馬字體設計,規矩而美觀。運用美的形式原理,呈現秩序感。同時,探索美學的可計算理論基礎。課程包括胸章和電燒作品製作,學生可自由設計圖案創作藝品。城市空間設計實務以中正紀念堂為場地。利用限高效果,呈現突出效果。透過顏色的等高線表達平面圖的高度差,像地形圖般視覺化資訊。

畫龍點晴的美感素養課

從桃園建築史和學校美感出發,進入社區和環境,實際生活中發現與應用美的構面於視覺體驗中。透過廣告行銷案例,發現並應用美的構面原則,先仿效再創作行銷美學設計,進而設計桃園的行銷策略。課程內容包含講解、走訪、設計、實作和主題報告。

千社札

學會從字體的小處,發現文化的精緻。刻製有個人風格的精美千社札。讓良率達9成,一起展示在美術教室天花板,如朝聖者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