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街景拉皮再生王

核心概念
  • 美感認知:不同時代的建築母型與語彙不同時代的審美觀的美意識:潮流的概念
  • 美感經驗:應用色彩、比例、構成、結構與材料的工具意義去改變對象
  • 美感判斷:潮流背後的文化脈絡,對公共環境表示態度

課程概說

1. 透過逛街小旅行,選擇建築物立面(含市招),作為美感構面議題實力。進而以冷凍板製作符合比例的立面模型,以合美感構面原則去改造它-拉皮。課程結束後,模型改造為再利用"再生"之掛飾物件(如時鐘或信箱)。
2. 從歷史經典建築去介紹立面與市招的角色概念
3. 結構的構面原則,應用在校園與校外環境的(逛街小旅行)田野調查中。
4. 質感的構面原則,應用在校園與校外環境的田野調查中
5. 色彩構面原則,應用在校園與校外建築的田野調查中
6. 第一單元,著重於以上四點。從觀察中發現立面與市招的美感元素與各構面關係
7. 第二單元,著重於實際立面(或市招)的測量與縮小模型製作。其對象,可以是課堂中社區田調實例或是學生自家二選一

向度分析

美感知能\r\n\r\n1.\t讓現實環境不夠美好的原因\r\n2.\t美感認識與美感經驗如何合作\r\n3.\t美感的改變與文化的包容關係

美感預期成果

  1. 以兩次美感教育成果出發,更聚焦田調與測繪時的形式重點。了解美感、幾何學與風格的關係
  2. 模型製作,讓學生更關注自己的生長、學習場域。完成後的模型可以改造為有用的生活物品。

 

教師課後省思

  1. 經費的補助對課程發展與開發,是有好處。雖然只有四萬五千元,但這補助是及時與合時宜。
  2. 美感與教育效益,都是得長期觀察而來。不過部分有成效的學校可以透過分享會的方式,讓其他學校參考,這種分享可以續辦。多年後累積多所學校的計畫操作與實踐之後,核心工作成員們應該可以歸納出結論,文化發展與教育推廣的相互關係。與其利用美感教育的手段,進行視覺文化提升…不如從視覺文化中去發現美感的角色。
課程規劃
  • 01
    單元一

    結構、質感與色彩構面

  • 02
    單元二

    逛街中測量與紀錄

  • 03
    單元三

    發表議題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