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熱門閱讀
由教育部指導規劃「112年度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共同培力系列活動 『USR x 美感 x 媒體素養』」,邀請您保留10/20的時間,一起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圖書館聆聽,共度美好的知識饗宴。
|專題文章|黎曉鵑|臺北市立中山女高美術教師。
從幼兒園(K)到大專院校(12)的生師在教學現場所投入發展的創新課程。展現將感知力帶入生活,由現象與環境導向觸發,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綱「當代公民」的素養。
|專題文章|林宜珍|前文化部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籌備小組 聘用編審

標籤 關鍵字 #鄧曉如

色彩「布」思議

引導學生認識色彩的原理、感覺、心理與應用並透過日常用品的觀察,察覺色彩在特定物品上的意義、功能以及生活目的存在的關係。以校園景物為探索,啟發學生觀察、蒐集校園各樣貌的色彩,並透過色票新與比對、小組的分享與討論找出屬於校園的色彩。

氰青校樹·光合藍圖

以貼近學生的校園環境、生態為主軸,藉由公民美學與三項「秩序」為核心概念與先備知識,讓學生瞭解「重複的單一元素」、「相異的元素」與「整齊與韻律」的定義,引導學生去思考-人與自己、人與人、人與自然的美感定位。

質感盆裝SHOW

學生利用水泥灌模完成容器的造型製作,再將表面質感的塑造經驗帶入創作,把想要的質感主題呈現於容器外觀上,完成一件質感兼具美感的作品並進行分享與討論。

美感慢煨的家常味

留意設計一張食譜在版面構成上需要留意哪些重點?如:標題(文字)、圖像、內文、配色…等等,並提供食譜範例請學生於課堂中進行小組的討論與分析,發現並歸納出構成的美感關鍵要素,進而找到符合個人喜好、風格的版面構成方式進行後續的創作。教師介紹插畫、整理與提供食譜的版型樣式給學生挑選,請同學以介紹一道家常菜為發想,結合個人生活經驗完成一件以構成練習為主,認識生活飲食文化為輔的版面設計創作。

藝起花磚構美

學校社區有棟花磚老屋被拆除,學生於美術課提出討論,對於老房子消失感到可惜,開啟了藝起花磚構美的課程。希望從傳統花磚的認識與探索,帶領學生重返老屋的美好時光,藉由課程學習,重新體會往日的美感與創意並學會珍惜重視生活中的文化財。

紙想告訴你

以校園為探索,學生實物採集、拓印,蒐集視覺質感樣貌,分享討論喜歡的效果。從紙張出發,分析特性與功能關聯,觸感體驗、記錄質感,如材質、紋理、厚薄。手抄紙製作破壞重製,加入異材質,體驗質感變化,連結經驗。最後,用手抄紙創作線裝書,展示作品於校內文創展。

藝起花磚構美

探索傳統花磚,重返老屋美好,學習珍惜文化財。影片介紹花磚,學習構成、元素、色彩配置。創作美感花磚圖案,剪紙或四方連續構圖,複印圓杯墊。教釉彩技巧,燒製個人花磚。比較台灣與國外花磚差異,分享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