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版面編排切入,讓學生了解排版中的字型風格、字級大小、字距與行距、留白與邊界等、圖文大小等比例關係在版面美感上的重要性。
運用安妮報紙引領學生了解通用設計和設計思考,將理論概念轉化為實際應用。
將安妮日報的擴增實境(AR)創作體驗,搭配美術課本「跨世界的新媒介」章節。
由光線、色彩與格線構圖引導學生認識影像之美,感受不同的構成方式造就不同的故事。
本課程設計製作枕木杯墊構造應用將結合藝術生活美感與具有實用機能的手工藝枕木製作杯墊,可以運用校園內不同的材料的質感,樹枝、木條、竹筷子來製作立體構造的杯墊造形。
運用實景攝影中的光影、色溫、構成等構圖元素,觀察光影與周邊環境的關係。
以臺東女中校園與鄰近臺東森林公園為學習場域,透過在地植物觀察與採集,認識在地原生種植物類型與特徵,研究植物生長與植物構造之美,以「敲染拓印「」紀錄植物造型之美,以「科學繪圖」紀錄植物不同時期之生長姿態;以「皮革」為應用創作材質,將植物以「移印」與「打印」方式進行創作,讓植物之美與天然皮革之美相結合,讓學生深刻體驗質感之美。
本課程先以設計師運用藍曬法記錄植物影像;與植物學家以藍曬法製作藻類標本照片做對比,讓學生理解科學和藝術是兼容的,以引發學習動機。其次,將普魯士藍的化學反應原理、藍晒圖之應用及製作流程做介紹,讓學生理解藍曬圖原理,並透過簡單的藍晒實作,讓學生明瞭生活中的科學知識及美學。最後,針對美感主題讓學生運用藍曬技法進行色彩、質感、構成等構面設計藍曬作品,藉STEAM跨域思維,完成深具科學特色之藍曬藝術作品。
教學發想是以安妮新聞妖怪主題,融入本土語言文化專題裡,擴大介紹臺灣場域環境。
試著將空間轉化遊戲化,讓抽象的概念能透過削果皮遊戲,重新描繪物件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