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本課程先以設計師運用藍曬法記錄植物影像;與植物學家以藍曬法製作藻類標本照片做對比,讓學生理解科學和藝術是兼容的,以引發學習動機。其次,將普魯士藍的化學反應原理、藍晒圖之應用及製作流程做介紹,讓學生理解藍曬圖原理,並透過簡單的藍晒實作,讓學生明瞭生活中的科學知識及美學。最後,針對美感主題讓學生運用藍曬技法進行色彩、質感、構成等構面設計藍曬作品,藉STEAM跨域思維,完成深具科學特色之藍曬藝術作品。
美感預期成果
- 透過藝術與科學跨領域應用之概念,能具備賦予各類資源新生之藝文創作能力。
- 期待學生將學習內容加以擴大,在既有之科學先備知識上,去與新知識、技能連結,並加以運用,能於生活中將各類物品加以結合,透過創意,營造生活之美。
- 透過導入科學理論之跨領域課程形式,能讓學生思考用不同角度去創作藝術,有益學生美學視野之開闊,增進未來創作之多元廣度。
教師課後省思
- 此議題在課程設計上雖然不難,但因科學知識的欠缺,學生對於藍晒理解不夠,在進行實作設計時常有發呆不知所措之情況發生。但課程實施後,學生對於沒經歷過之藍晒實作與作品設計、製作,卻能從原先對化學概念排斥之心態及興趣缺缺,漸漸顯現出積極濃厚的學習態度。
- 將科學議題融入形成STEAM概念,學生對兩者之認知與理解仍略顯不足,並未達到預期的科學學習效果;但對藝術創作之表達,卻能顯現豐富的興趣及創作內涵。
課程規劃
-
01學生能對藍曬科學原理及其美感藝術有所認知
教師介紹義大利平面設計師亨利埃塔・莫利納羅 (Henrietta Molinaro)以古典的藍曬照片方式來記錄大自然的美好,呈現真實的人文景觀。及植物學家Anna Atkins以藍曬法製作了藻類標本照之對照。教師以教學簡報、圖像說明結合鐵的錯合物--普魯士藍可作為藍色顏料之特性之化學原理,及藍曬圖之應用形式,讓學生明瞭生活中的藍曬科學知識及美學表徵形式。
-
02學生能瞭解藍曬科學與所需材料製作技法
教師示範藍曬感光液的配製方式;透過Photoshop軟體介紹講解將圖片處理成藍曬所需黑白負片之方式,並說明適用於藍曬底片應有之高對比特性。
-
03學生能理解瞭解藍曬之製作原理,並能完成實作
教師以簡報介紹藍曬曝曬實作之程序及注意事項,學生依據教師提供之投影圖片,進行藍曬曝曬實作練習。
-
04學生能依據藍曬實作經驗,進行藍曬作品設計
學生依據教師講解之內容,進行藍曬文創商品之設計。
-
05學生能依據作品設計圖進行藍曬實作
進行曝曬實作、水洗之後製處理。
-
06學生能將曝曬完成之藍曬圖,完成文創商品製作
依據設計圖將藍曬圖與其他媒材進行組裝,文創商品細部修整,以完成作品。
-
07學生能依據藍曬實作經驗,進行藍曬玻璃燈具作品設計
進行藍曬文創玻璃燈具之設計。
-
08將曝曬完之藍曬圖,進行藍曬玻璃燈具文創商品製作
完成藍曬玻璃燈具文創商品之組裝、細部修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