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最初階清潔、整齊、秩序談構成的美感,先能發現生活中隱藏種種秩序的概念,動手做做看,試著讓教室裡的書桌、書櫃和服儀產生美感,感受前後差異,循序漸進在構成美感體驗中,透過思考選擇適切合宜的構成美感,這樣的思考和選擇過程是美感訓練的目的。
課程設計設定由學生一成不變的生活出發,家裡為起點,亦是終點,試著為自己規劃一個一日遊旅遊探索路線,期在穿越大街小巷的旅行中注入多一點有溫度的想像,讓習以為常的場景,因為稍稍停下腳步品味和觀察,熟悉的景致中也會透出陌生的細節而有不同風情產生,至終能開始注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先由平面比例分割開始,接續直向比例分割的觀察和紀錄,藉由操作中不斷調整,覺察物件本身比例分配關係的多種組合會產生不同樣貌,這其中也會產生影響比例配置的因素思考。最後,以打造懸掛式瓶狀吊缽美,從線繩選擇到考量牢固、美感、拉力、平衡,或用纏、繞、綁其它方式,體驗直向比例配置的美感呈現。期望學生能將經歷之比例感受落實於生活。
色彩常常是你我對於事物所建立的第一印象,新生剛入學,校園是個陌生的環境,此課程將以一個新生對新入國中的第一印象開始,開啟蒐集校園的色彩印象歷程。
喚醒學生對質感情緒的感受性,在觸感體驗和視覺放大鏡微觀的口說和文字的質感描述,增進質感語彙能力。
本課程設計以小組合作為基礎,體驗溝通常用的視覺的認知、語言的描述以及聽覺的意會方法進行體驗活動。接著閱讀報紙安妮新聞第四期,並思考要如何辨識這份報紙內容真實性和訊息真偽。最後,透過顏文字、表情符號和傳達情緒的表情圖像練習,以進行經驗、思想、價值與情意之表達。
藉文章內容和文宣的分類、群組和位置關係配置的歷程,理解明確的主從關係
構造是依功能需求,使用合宜的組構方式,讓設計想法落實,透過做中學的不斷操作,能依不同材料特性和功能需求,完成兼具美感的接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