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此課程設計著重於構成美感,內容編寫參考曾執行過的「慢遊趣-我的手繪旅行地
圖」,將舊課程地圖的構成美感運用,簡化為石中懷念味酷卡呈現,強調由上學途中的
美好分享,開啟尋覓石中懷念味可能關注的焦點。探索階段維持舊課程從收納隔板的
DIY操作,理解格線分割的重要,藉文章內容和文宣的分類、群組和位置關係配置的
歷程,理解明確的主從關係構成能凸顯焦點,選用的文宣版面則改為更精簡版,以軟
磁片代替舊課程的紙片,操作物件的多種組合產生的對應關係之影響,將此經驗運用
在石中懷念味酷卡版面上。而尋覓石中懷念味的引導,則透過小組討論和分工,善用
各式物件、適宜的配置,可試試上學期的Knolling排列美學經驗,嘗試營造愜意氛圍
,來場愜意尋覓石中懷念味的饗宴。讓習以為常的場景,因為稍稍停下腳步品味和觀察
,熟悉的景致中也會透出陌生的細節而有不同風情產生,至終能開始注意生活中的美好
事物。
美感預期成果
1.以"愜意"尋覓石中懷念味,嘗試營造適切愜意情境,啟發對日常有感。
2.將分類、群組和位置關係配置的歷程經歷,落實生活中。
3.理解物件的多種組合所產生的對應關係會有不同樣貌,運用合宜的構成美感,將石中
懷念味呈現於酷卡。
教師課後省思
1.第一堂課以說書人卡牌的圖案為提示,做為學生抽卡牌後能依插圖去做聯想的工
具,說出符合課堂主題〝N年後對石牌國中懷念的人事物〞於小組內分享。因分享
時間限八分鐘,所以只挑選35張卡牌,但插圖做為引導聯想難易度不一,教師可
預先篩選圖案,有助於學生聯想。
2.第二堂課九宮格形式的執行前準備和分工討論呈現,在學生於七上七下各操作過
一次,此學期的第三次分組操作,學生已很熟練。
3.第三堂課原先設定營造愜意減塑野餐計畫,正值防疫期間,既要做到減塑又達到
防疫目標,兩者之衡量則會產生多樣呈現,學生普遍能意識到防疫的重要性。
4.第六堂設計以各式大小軟磁片為操作工具,為求能更精確分析版面構成,以致小
軟磁片較不易整理收納。此次預先將軟磁片吸附白板上,整理仍是不易,未來可使
用多格且符合大小的收納盒。
5.第七堂課懷念味主題發想,配合藝術課本內容的閱讀,運用課本裡介紹的擴散收
斂思考方式進行引導,學生在插圖和文案的排版上,可循序漸進,熟知創作歷程。
-
01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開啟有感關注點
1.畫出上學路線和沿途美好事物,投影分享關注點特色。 2.影片-培養美感,從飲食開始。 討論石中美好事物和懷念味可以是?小組活動-依關鍵 圖案為提示,分享學校生活中值得懷念的人事物。 3.石中校園裡可駐足的點?開啟"愜意"尋覓石中懷味, 我可以怎麼做?
-
02透過小組合作,共同思考和討論以愜意為題的可行性, 並完成分工
以小組進行討論與分工: 1.影片-原民台新聞-蘭嶼雅美族涼亭由來。 石中校園裡的發呆亭適合在? 2.營造愜意的方法? 減塑和防疫考量下,我可以準備什麼? 3.愜意為題的提案可行性,完成執行前的分工。
-
03秩序是在多樣性中建立構成美感的基礎,利用合宜的選材,適宜的配置,嘗試營造愜意
以小組進行討論與執行: 1.善用各組自備和老師準備的各式物件。 2.適宜的配置,嘗試營造愜意,在減塑和防疫考量下,試 試1上學期的Knolling排列美學,試試2三角構圖。 3.小組做紀錄。 4.享受"愜意"尋覓石中懷念味。
-
04經歷分類、群組和位置關係配置的歷程,辨別並區劃事 物的輕重緩急
1.收納隔板的有效分格規劃。 2.依文具大小,將收納隔板有效的分格規劃。 3.文章內容分類、群組,做分格規劃和下適切的頭版頭 條標題,嘗試能凸顯焦點的方法。
-
05經歷分類、群組和位置關係配置的歷程,理解明確的主 從關係構成能凸顯焦點
1.依文宣的內容,由分類、群組和位置關係,使用軟 磁片完成排版練習。 2.明確的主從關係構成能凸顯焦點,你將如何運用於 生活中? 3.關於第三堂課嘗試營造愜意,更適宜的配置可以是?
-
06嘗試物件的多種組合所產生的對應關係會有不同樣貌
1.認識廣告文宣-酷卡。 2.酷卡型式限制為一面插圖,一面懷念味文字說明。 3.自訂石中懷念味主題和圖文大小。 4.依標題、內文、插圖的分類和群組,試試位置配置關 係的多種組合。 5.明確的主從關係構成以凸顯焦點(主題)。
-
07透過思考選擇合宜的構成美感
1.位置配置關係的調整,確認版面開始繪製。 2.以黑白或少量色彩呈現。 3.完成酷卡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