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構造是依功能需求,使用合宜的組構方式,讓設計想法落實。此課程聚焦賦予學生
表現任務,依階段性的不同表現任務,透過做中學的不斷操作,能依不同材料特性和功
能需求,完成兼具美感的接合方式。將嘗試平面懷念味版面改版成路徑軌道符合由A點
移動至B點的軌跡呈現,移動鈕需可上下左右旋轉,並能使同學和同學間的移動軌跡能
無限擴展,以符合可接可拆可動的簡易地圖組構形式,也利於收藏。藉地圖的移動軌跡
能無限擴展,可串起石中懷念味,以繪本說故事形式,口說和文字的描述,接接排分享
石中懷念味,完成一趟日常有感敘事。課程參考許懷之老師的「繪本中的可動「構造」
─生活地圖翻翻書」,考量國中生程度,以路徑挖空平移概念,讓學生的懷念味地圖是可
連接的,而連接順序的改變,將產生日常有感敘事的不同樣貌,地圖的組構則強調為可
完全拆解形式,以延續美感地圖蒐集經驗。
美感預期成果
1.能依不同材料特性和功能性,完成兼具美感的接合方式。
2.嘗試將平面懷念味版面,改版成可接可拆可動的簡易地圖組構形式。
3.能團隊合作,串起石中懷念味,以繪本說故事形式,口說和文字的描述,接接排分
享石中懷念味,完成一趟日常有感敘事。
4.經歷任務、部位、外觀、細節的嘗試和調整,進而將這歷程經驗檢視或改變生活中
的物件。
教師課後省思
1.第一、二、三堂課的組構練習,在三個任務組構完成後須分別做圖像記錄,學生
反應組構時間不夠充裕,可調整需圖像記錄為只有任務一、二,或只有任務三。
2.第四堂課地圖的可接任務,時間過於緊湊,課程施作中拉長為兩堂課時間完成。3.課程最後的第八、九堂課原希望能透過小組串起石中懷念味地圖,以繪本說故事
形式,接接排分享。因疫情無法完整實施操作,於下一學期初只繼續完成地圖製作,
因時程捨棄小組分享,改為只在小組內分享,縮減為八堂課。
-
01捆一捆‧束一束Ⅰ
選擇適宜的組構方式,操作和圖像記錄。1.木塊集合分兩組,一組規整,一組不規整做對照組。2.木塊加入橡皮筋的捆束。
-
02捆一捆‧束一束Ⅱ
選擇適宜的組構方式,操作和圖像記錄。1.快組上一節的捆束方法,一組規整,一組不規整做對照組。2.木塊加入橡皮筋和螺絲的捆束。
-
03捆束和快拆
限制快拆條件,選擇適宜的組構方式,操作和記錄。 1.木塊的捆束和快拆。2.木塊加入點、線、面材的捆束和快拆。
-
04地圖的可接
1.機關書分析。 2.接接排大挑戰,地圖構成元素的應用思考,訂出 地圖版面可接點。 3.在可接點限制下,嘗試可拆的因應。
-
05快拆和隱藏
依指定媒材(2片3mm瓦楞板)和限制條件,操作和 紀錄。限制條件為: 1.瓦楞板列置上、下層,中層需中空、物件補強。2.組構方式需符合穩固、可拆、隱藏。 3.在可接點限制下,嘗試可拆的因應。
-
06地圖的可拆
1.在可接點限制下,嘗試可拆的因應,組構並修正。 2.節點概念的可拆性因應。
-
07地圖的可動
以上學期石中懷念味酷卡主題為行進路線,由地圖可 接點,進行路徑軌道可拆可動的組構,思考需符合: 1.由A點移動至B點的軌跡呈現。 2.移動鈕可上下左右旋轉。 3.同學和同學間的移動軌跡能無限擴展。 4.利於收藏。
-
08懷念味接接排Ⅰ
1.修正路徑軌道可接可拆可動的組構。 2.討論以繪本說故事形式的呈現方法。
-
09懷念味接接排Ⅱ
1.討論以繪本說故事形式的呈現方法。 2.串起石中懷念味,以繪本說故事形式,接接排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