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感,是一項非常貼近生活的美感要素,透過視覺與觸覺的雙重感知能力來進行連結與記憶。在本課程的設計之中,將水泥設定為質感肌理塑造的主要媒材,透過兩項生活器具的製作,使學生能充分體驗單一媒材的各種特性以及各階段的質感變化。
光與影伴隨著我們的生活,出現在每個角落,透過課程的各項活動,帶領學生發掘生活中物體與光影之間的關係,透過逆光、剪影、高反差的技巧,將複雜圖像進行簡化,再運用這些簡化的「影子」圖像進行構成練習,塑造出專屬於每個學生的美感天際線。
學生在觸感、盛裝功能性、視覺效果等方面進行嘗試、選用、開發,找出適合自己的、具備美感且合宜的質感,激發學生多加關注生活用品。
課程發想自teamLab藝術團隊製作的Borderless(日本東京台場),大自然與萬事萬物被以絢麗奇幻的光線投射在空間之中,人們融入於世界的美,彼此再也沒有邊界。
椅子是我們生活必需品,在撐高、承重、穩固等方面均有要求,並在結構安全性許可的狀況下,進一步追求美感的表現。
本次課程以花磚為主題,從基本的塊面分割練習開始,到單位形、二方/四方連續的實作
以生活中的模矩設計實例,帶領學生觀察其中的秩序性、比例的運用、構成的美感
台灣花磚主要出現於1915-30年代,現僅見於老房,單片或整面牆組合皆美。課程以花磚為主題,從基本塊面分割開始,到形狀及連續實作,最後創作花磚布袋,讓學生熟悉「構成」美感。課程融入「色彩」營造,觀察台灣生活色彩搭配,進行調色配色練習,運用在花磚創作。
質感無所不在,觸摸紀錄凹凸,課程體驗質感活動。參考「冰塊燈」設計,使用透明塑膠片,黏貼透光材質,凝結質感於燈具。學生選擇質感,光投射為影子造形。質感選用依「使用情境」判斷,建立質感資料庫,描述與分析每種質感與透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