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台灣花磚主要出現於 1915-30 年代,如今只能在老房子上看到它們美麗的倩影,無論是單片花磚,或者是㇐整個牆面的排列組合,都能呈現出不同的美感。本次課程以花磚為主題,從基本的塊面分割練習開始,到單位形、二方/四方連續的實作,最終創作花磚文創布袋,希望透過由淺入深的實作內容,讓學生熟悉「構成」美感的操作。除了「構成」構面,本次課程也融入「色彩」美感的營造,讓學生觀察台灣生活周遭景觀的色彩搭配,以之進行調色與配色練習,並運用在花磚的創作中。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
- 台灣花磚之美。
- 西洋花磚與台灣花磚的異同。
- 生活中具有重覆圖案的物件,例如:牆壁磁磚、包裝紙、紙膠帶、印花文具、筆袋等。
- 美感技術
- 塊面分割與重組。
- 二方/四方連續。
- 調色技法:如何精準調出目標色彩,以及做出適當的明度調整。
- 美感概念
- 美的原則:反覆、漸層、對稱、對比、律動、統一等。
- 如何使「構成形式」具有美感:對稱、網格、對比、主從、律動。
- 相同/衝突色調的運用。
教師課後省思
- 使用印章進行圖樣構成的練習,便利性非常高,學生也都樂於嘗試各種不同的排列方式。
- 使用油性印台蓋印在紙張上時,效果非常清晰突出,但印到棉布袋上,清晰度降低許多,影響整體作品效果,這個部分在未來進行相關課程時,需再做調整改進。
-
01認識花磚
1.認識花磚:台灣花磚、西方 Majolica(15分鐘)。 2.花磚設計原理介紹:單位形、二方/四方連續(15 分鐘)。 3.花磚拼拼樂:每組發紙花磚若干組,打散放入夾鍊袋中,組員領取後,先依花色分類,接著試著在空白方形杯墊上排出二方連續、四方連續。組員互相欣賞排列的成果。
-
02切開>拼回去(㇐)
1.欣賞台灣花磚,並了解花磚的構成原理:單位形(單塊花磚)如何美—對稱、主從、律動;排列起來如何美—反覆、統㇐、主從。 2.從四分之㇐塊花磚開始,用㇐條線切開方塊,以四分之㇐塊為基礎,畫出與之對稱的其他四分之三,完成㇐塊花磚設計。 3.變化四分之㇐塊花磚的切割方式,完成三種不同的花磚設計。 4.設計四分之㇐塊花磚的圖樣,以之為基準,使用描圖紙完成㇐整塊花磚圖樣,使用色鉛筆完成配色。
-
03切開>拼回去(二)
1.每人取台灣花磚圖面或美感電子書圖卡㇐張,九宮格底紙㇐張,每格 9x9 公分。 2.從圖卡中挑選三個顏色,使用壓克力顏料調出㇐模㇐樣的顏色,並塗在九宮格的中間三格。 3.以中間三格色彩為基礎,調適量白色塗在上面三格,並調適量黑色或對比色塗在下面三格,完成九宮格色紙製作。
-
04蒐集台灣生活景觀
1.以台灣地方生活景觀照片為基準,分析其中的色彩。準備九宮格畫紙㇐張。 2.從圖片中挑選三個顏色,使用壓克力顏料調出㇐模㇐樣的顏色,並塗在九宮格的中間三格。 3.以中間三格色彩為基礎,調適量白色塗在上面三格,並調適量黑色或對比色塗在下面三格,完成九宮格色紙製作。
-
05花磚文創布袋製作(㇐)
1.草圖製作:設計 3x3 公分的四分之㇐花磚,使用描圖紙還原成㇐個完整花磚( 9x9 公分)。將要印出顏色的部分以鉛筆塗黑,確認圖案效果。 2.絹印製版:將絹版放置到描圖紙上,以鉛筆照著輪廓線描㇐遍,使用製版劑將輪廓以外的範圍塗滿。四周以膠帶封版。 3.準備 A4 白紙、絹印墨、刮板進行試印,並調整版面效果。
-
06花磚文創布袋製作(二)
1.每人有 A4 棉布袋㇐個,正面印㇐個花磚圖案,背面印九個(排成九宮格)花磚圖案。 2.取第四堂課製作的九宮格色紙,排列出適當的組合,決定九宮格花磚圖案分別要用何種色彩完成。 3.進行布袋絹印。 4.完成作品並與同儕欣賞討論。依照學生創作進度,本階段實作時間會延⾧ 1-2 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