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程以 「 畫一畫 設計自己的房間 」 為主題,課程安排讓學生認識報紙中的 12 件家飾單品 ,讓學生對設計作品有進一步概念和想法圖像。
藉由安妮新聞第四期第9頁「你看見了什麼」中,使學生從影像中思考世界各地孩童的狀況及孩童的權益。
挑選文章進行內容摘要與統整文章重點,將文字圖像化表現於書面紙中。
從標題文字到圖像轉換的教學與創作,完成這本個人安妮新聞讀報成果紀錄小書。
整理並理解資訊的統合,將閱讀理解概念圖像化。
講述符號在生活中功用 , 引導學生重新發現符號的象徵性、便利性和同通性。並讓孩子們發現安妮新聞的美好、豐富多元。
閱覽某些照片或圖像,並讓學生「個別」提出看法、解釋或問題,彙整後再一起閱讀內文。某些段落做焦點閱讀,分組討論後,提出不懂的再由教師解釋,最後請學生用自己的話重述。
透過分組共讀、上台分享、素材仿作與創作,\r\n嘗試以美感教育的構面來探索這份報紙,促進感受的學習體驗。
能對報紙版面有基本的認識。比較「安妮日報」與「市售報紙」的異同並認識5W1H的思考步驟。
引導閱讀,並分析安妮新聞版面設計;讓學生對的攝影作品進行敘述,從故事篩出關鍵字造句;全組將每個人的句子組成劇本,演出定格短劇;編輯專題報導內容與排版。
以「 質感 」為教學核心,運用不同質感的纖維進行線畫創作,\r\n打破二維向度的藩籬,透過線材呈現有秩序的構成之美。
認識報紙版面規劃,並讓學生交流感興趣的版面與主題,\r\n加深國語文思考訓練並整理成學習筆記。
紀實攝影的閱讀。帶領孩子看圖說故事,觀察照片,儘可能說出並寫下,\r\n找出自己的觀點,詮釋自己看到的畫面。最後拍出自己的紀實攝影並上台發表。
讓同學自由找尋有興趣的主題並和同學分享關注的內容與感受,接著導引鑑賞、聚焦<清明上河圖>,紀錄家鄉並探討社區文化現象的背景脈絡,引發同學對家鄉有更多的關懷。
藉由安妮新聞不同期內容,引導學生以圖像製作、排版、創意媒材等方式,\r\n學習如何編排、結合不同材料的表現手法。
閱讀種子庫相關報導,運用4F思考法,引導學生思考,\r\n並運用粉彩創作,最後將作品作為牆面布置向全校師生分享。
透過分析安妮新聞 ,轉化編輯報紙版面編排設計。學生從討論與分析過程歸納「 構成 」 的關鍵要素、能體認適當的比例配置邏輯與配色原理對平面設計的重要性, 進而應用於平面編排設計。
選擇第五期作為教材,藉由賞析報紙內容讓學生熟悉版面編排了解其中構成的原理,然後加以運用產出屬於自己個人的虛擬報紙刊物 。
分組討論最感興趣的篇章, 總結出對大家最具吸引力的篇章做為美感教育成果展的展出方式,\r\n製作天氣瓶,並在共同的框架下進行主題式裝飾以及包裝設計 。
透過照片寫故事課程,從4張系列照片中發展出一則新聞故事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