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攝影術的誕生影片作為引起動機,再讓學生從安妮新聞攝影版中選擇2張照片然後探索攝影師拍下的原因、為何會入選。藉由這些活動表達自我對周遭事物的觀點。
閱讀安妮新聞創造出一種讓學生高度專注的沉浸式體驗,不僅只是讀報而已,更能夠開啟學生發現、探索、感受,以及運用的歷程。本次課程主要著重在視覺圖像紀錄的探索運用,先從感受去觀察、體驗這份報紙。藉由安妮新聞鍛鍊解讀資訊的能力,再經過圖像化的轉譯,一步步培養學生統整的能力,最終幫助我們思考,喚醒更多重點與重點間的關聯。
從報紙比較、安妮日報介紹開始,結合圖書館資源,和學生討論刊物主題、製作草稿、排版,最後互相欣賞同學所製作刊物,並給予回饋。
本次課程試著將閱讀拆解為先閱讀試遊戲,設計組合生物功能結構,再度閱讀報紙——思考生物演化與環境三個部分。想透過設計生物遊戲卡,重組學生既有生物結構知識與環境生存的關係,另類思考演化這件事,再回去閱讀報紙深化閱讀思考的內涵。
以美感中的「秩序」、「構成」構面為主軸,安妮新聞富含比例的報紙版面為架構,引導學生合力完成屬於小組的最終任務「ON 報/新聞」。
本單元設計主要運用以「地球」為主題(Vol:3)的報紙內容為基底素材,延伸探討真實世界的避難空間議題,思考其空間大小在容納了各種避難必需用品之後,身體活動經驗的真實模擬。
本課程是以美感出發的報紙參與教育,本課程分為三階段:先以閱讀安妮報紙開啟發現、以體驗報紙中「火星世代大富翁」認識世界、最後以海克爾的《自然藝術型態》為主題創作生物圖,開啟孩子們對於生物的觀察與想像。
本單元為設計與生活,引導學生能主動察覺生活中的設計,而設計領域也涵括多種行業,藉由使用《安妮新聞》第五期的專欄「如何成為一位創意工作者」,讓同學認識七位在台灣藝術領域中不同類型的設計師,探索各個職涯內容、特色、心路歷程等,能幫助擴展並瞭解工作多樣性,進而加以反思自己在未來生涯之發展。
由各領域老師合作開設跨領域課程,以安妮新聞的版面分析為主,探索階層、段落、留白以及色彩規劃等概念,並將版面分析後的結果運用到實作中。
由安妮報讀報活動讓學生具備敏銳的眼光來觀察在地,找回同學對家鄉或校園的認同,喚起人與土地之間的情感依存,讓此報紙充滿各種可能性和想像力。
從發現問題開始,觀看室內設計案例,以小組討論方式,提出問題並歸納重點。接著讓同學自訂設計目標,思考室內房間的顏色配置建構。提升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安妮新聞報在本學期是作為期末活動,首先詢問大家,最近是否看了報紙?再依據學生的回答與大家討論,你喜歡看報紙嗎?你最常看報紙是哪家報社所出版的?
本課程為版畫的創作運用,並以安妮新聞報紙第二期作為媒介,向學生說明不論是藝術家還是生物學家都是將自身所觀察到的東西,以不同形式呈現在世人面前。
「火星世代-The Mars Generation」的演化的歷史圖表期待學生運用安妮新聞的圖文擷取和敘事之能力,藉由電腦資料的查找與收集、整理與歸納,將不了解的歷史以口頭方式介紹出來。
「生態美學」課程,是將美感與自然課程結合做為生物的延伸課程,讓學生瞭解校園植物的種類、植物特性、分屬之科別與演化的過程,利用構成與秩序的元素,去繪製植物演化記錄圖。
本次《安妮新聞》的閱讀課程以第五期「設計與想像力」為主要閱讀教材,也配合學校校慶的圖書館慶祝活動,讓《安妮新聞》和學生的繪畫作品一起展示在圖書館海報板及外牆。
在閱讀報紙前帶學生認識印刷中的版面構成元素,。以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攝影、操作軟體為輔助工具,將學校建築拍攝後,使用app完成屬於我們的校園色票。
主要選定期刊第三期關於「生物演化」的單元,討論各種生物行為與演化的關係,再透過水彩練習描繪「世界之最」的主題。
本次安妮新聞的課程活動於藝術生活課實施,教學活動有兩大重點,分別是「閱讀理解」與「版面構成」。藉由安妮新聞的內容進行更生活化且跨域的連結。
課程為藝術領域與自然領域跨領域合作,第一個階段是以生物學科的生物演化法為主題,第二個階段則是落實108課綱的核心素養精神,第三階段則是讓學生上台報告及分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