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八掌溪帶著走

核心概念
  • 合宜的生活美感
  • 色彩及構成構面的能力
  • 運用模矩及色彩概念解決視覺協調性的構成問題
美感知能
  • 了解格線的原理原則
  • 了解主、副色在畫面上的關係及與衝突色所呈現效果
  • 了解調色的原理原則
  • 了解應用在構成的模矩概念

課程概說

因為成長經驗的不同,對事物的形和色彩認知,有著不一樣的刻板印象。南興國中位於八掌溪附近,所以,以學生的生活環境中的八掌溪為主軸,以學生對環境的認同引發學習動機。
從對八掌溪的文字轉換為色彩,發展色系中的顏色及發現配色的原理原則及特色。以小錢包、鉛筆袋、小背袋三種,每人選擇一種為設計主題。依所選擇的主題,設計圖形大小,並做不同比例變化,將不同大小的圖形構成組合圖形,並將其印在布上,再以印出的布縫製成主題的物件。
最後,將八掌溪意象圖形做成小吊飾,以之前所畫八掌溪印象的衝突色,塗在所設計的意象圖形的小吊飾上。

美感預期成果

1. 能針對主題性題目,找出意象圖案及色彩。
2. 學會相同的色調和衝突的色調及色彩意象的應用,並能使用於平面設計。
3. 針對不同大小的設計物,設計搭配合宜的圖形。
4. 能運用模矩概念組合不同大小的的圖案,並在構成中找到平衡關係。

教師課後省思

1. 走訪八掌溪的時間稍短,在下次施行時會考慮彈性調課,拉長走訪時間,讓學生可以有更深一些的感受。
2. 之前我在教色彩時,都是讓學生用三原色去調出十二色相。這次直接用十八色的塊狀顏料,讓學生直接感受顏色調和比例逐漸改變的過程。在感受顏色轉變的過程中,間接得到調色的原則。學生掌握到調色原則效果,在調出八掌溪色彩指定色時,可以很明顯感受到,因為幾乎所有學生都可以調出自己選定的色票顏色。
3. 在色彩學習單上,讓學生寫上調色配方,並一再的重複調出同樣的顏色,加強學生對調色的認知,讓調色成為一種有意識的行為,而不再是盲目的胡亂調色。
4. 以模矩概念作構成,加強構圖時圖形的比例變化。在改變學生構圖時,將圖形畫得一樣大的缺點,加強構圖律動變化不會呆板。
5. 最後花布作品,是以規律性重複圖形的方式編排在布上,並限定用之前學習單所調出的顏色配色。學生一開始不太能接受那些調出來覺得"醜醜的顏色",但在印完之後,都會覺得這些"醜醜的顏色"印出的效果蠻好的。這個作品讓學生充分體驗到重複之美,和感受到低彩度的顏色之美。

課程規劃
  • 01
    畫面構成的脈絡

    在平面設計上找出對齊的格線,框出圖片、主標題、副標題、說明文字的方框,並比較其關係。

  • 02
    八掌溪色彩意象

    以塊狀水彩,進行色彩調和試驗。

  • 03
    八掌溪意象圖案袋子

    以對八掌溪的印象設計圖形。

黃珮綺
嘉義市立南興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嘉義市立南興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