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職人的工具袋

核心概念
  • 探索並提出設計合宜的職人工具袋。
  • 應用五金或其他配件,讓軟性素材間形成新的構造關係。
  • 應用結構念提出袋包與身體的接觸關係,製作合宜的「職人工具袋」。
美感知能
  • 軟性素材的立體接合。
  • 五金配件的接合。
  • 拉鍊或魔鬼氈的接合。

課程概說

從教室到工廠,工科男孩帶什麼袋來盛裝職人的專業工具?
因應每個職群的差異,即使是S型腰帶上佩掛的工具袋,職人的工具袋會有迥異的趣味:木工、水電、泥作的基礎工具不同、對應的隔層也會有相當大的差異。110-2的課程中,引導學生從「職人的工具袋」著手,從發覺盛裝物與容器的關係開始,進階探討攜帶時的便利性與取用時的適手性。在單純的袋包中,加入不同的五金配件或魔鬼氈、拉鍊等物件後,讓軟性素材間產生新的「構造」關係。針對不同職業/興趣的學生,設計一個好看又好用的「職人工具袋」。

美感預期成果

俐落、專業的工具是職人重要的第二雙手,即使是一組簡單的鑿刀、雕刻工具或是針插鉤針,都能看出匠師的專業與累積。從小心地養護、尊敬工具的過程,進而量身訂做出「職人工具袋」,讓學生對於日常使用的工具投入情感層面,反映在專業技能及態度上,更增添一份對自身價值的肯定。

教師課後省思

學生未經歷上學期的主題課程,選擇皮革、布料等不熟悉的媒材作為袋包素材,工具技術具有挑戰性。在課程初始引導學生思考「盛裝」與「使用適手性」時,發現可以將盛裝工具的容器分為「日常收納」及「工作中使用」兩種狀態。又因室內空間設計科的學生對於木作相對專長,便引導學生也能思考兼具收納功能的「工具盒」,創作過程格外得心應手。市區販賣小型木工五金及縫紉扣釘的商家不多,選擇性非常少。學生繪出設計圖後,在網路賣場搜尋合宜的五金或構件,至少須預留一週等待到貨。

 

課程規劃
  • 01
    第一堂

    美感觀察─專業領域的工具清單

  • 02
    第二堂

    美感觀察─各式職人的工具袋

  • 03
    第三堂

    設計自己的工具袋

  • 04
    第四堂

    五金/配件等構造的銜接技巧

  • 05
    第五堂

    打版與檢視

  • 06
    第六堂

    實物成形

  • 07
    第七堂

    成品分享與美感累積

許懷之
國立臺東專科學校(高職部) 教師

任教於國立臺東專科學校(高職部)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