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那年我們一起共創的教室-教室色彩計畫

核心概念
  • 減法設計
  • 空間動線規畫
  • 環境色彩與分析
美感知能
  • 使用Palette 或Just Color Picker APP色彩比例分析器
  • 色票分析環境色彩
  • 色彩的減法設計
  • 室內設計色彩應用

課程概說

進行教室環境色彩的觀察與「色彩改造提案設計」,透過減法設計思考,實驗教室色彩及秩序感,調整合宜而美的教室情境,滾動式的修正討論並進行分組動手做的歷程。改善教室硬體必須等待更長的時間與經費,但在有限的條件下,如何讓孩子、校方透過共創式的環境設計與動手作的歷程,動手做、感受環境的After&Befoe提升美感的能力與美學素養,並將此經驗遷移學習經驗到家庭環境中,共創更好的生活環境,更是一種「境美」的教育。

美感預期成果

  1. 透過觀察自然環境的色彩,開啟學生對色彩的感知。
  2. 生活(校園與家庭)的環境色彩配色的覺察。
  3. 透過做中學實際體驗教室色彩配色體驗,感受改變後的教室所帶來的心情,提昇愛惜環境的觀念。
  4. 培養覺察及感知環境之美的素養,將美感力帶回家庭影響更多人

教師課後省思

「課堂問題與對策」建議在實施本課程先做校園的環境觀察及選擇對比比較對象,再利用色彩、APP分析較有感。編列預算時可以進行油漆師傅專業講解油漆重點,避免工具損耗,油漆前須做家具保護,協調油漆所需時間之調課前置思考,準備有一個完整的工作規劃表,避免當天工作協調事務混亂。實施完畢後,建議一定要規範教室美感維護公約。

「未來教學規畫與建議」本單元結束後,可以將課程繼續延伸,讓孩子回家整理家中環境。操作工具相對複雜,建議與學務處、總務處聯繫,做適當的溝通請求協助支援。

課程規劃
  • 01
    第一堂

    從自然環境來學習「顏色」的變化和搭配

  • 02
    第二堂

    觀察不同學習環境色彩,發現教室的色彩問題

  • 03
    第三堂

    改善的提案1: 如何提升學習效果

  • 04
    第四堂

    改善的提案2: 尋找教室合宜色彩- 色彩意象與色彩心理學

  • 05
    第五堂

    「發現100種白色」的可能- 不同白色牆面的感受

  • 06
    第六堂

    空間配色練習(模擬教室配色)

  • 07
    第七堂

    PPT模擬教室改造練習

  • 08
    第八堂

    動手環境改善After&Befoe的提案與整理,牆面與家具的色彩調整

  • 09
    第九堂

    共創教室生活公約建立共同維護環境協議

張意佳
花蓮縣立平和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花蓮縣立平和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