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生活處處有構美

核心概念
  • 構成是一種思維方法。
  • 構成,都是由基本的點、線、面、形態、色彩、材質等元素按照美學的設計規律共同架構而成。
  • 構成是關於位置的學問,而且是「在一起」的位置。
  • 構成是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美感知能
  • 牆面構成:布告欄、教室布置、置物櫃
  • 版面構成:課本、雜誌、海報

課程概述

第一階段強化構成在生活上的重要性與運用,除了生活觀察之外,更多引導與分析讓學生從練習中對構成的秩序與處理畫面的安排,有更多的理解與想像。如讓學生在校園尋找不佳的版面與合宜的版面去討論與比較;第二階段分析一般商店的 DM 構成後,再讓小組討論出此版面的優缺點,透過這種方式加深版面配置構成概念,將色彩、字型對整體的影響一併加入,最後一個單元將課程除了使用電腦也讓部分班級使用手作的方式,也能讓學生感受兩者差異性,探究並欣賞他們的呈現,對人的視覺感受如何?
同學從任務中討論分享與歸納出構成美感的關鍵要素。理解什麼是構成?從簡單到複雜、從具象到抽象、從單調到豐富,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架構起知識框架。除了生活觀察之外,引導學生分析課本與雜誌等版面配置,從基礎練習中漸漸對構成的秩序與處理畫面的安排,有更多的理解與想像,並應將美感落實於日常生活之中,對生活環境多一些敏銳的觀察。

美感預期成果

  1. 對於構成美感有基礎認識。
  2. 能理解格線與版面關係。
  3. 能思考各種構成的可能性及運用。
  4. 能將美感落實於日常生活之中。

教師課後省思

「構成」對於學生來說是很抽象的概念,所以一開始從基本的概念講解,再將生活的各種相關資訊說明,先養成美感判斷的眼力,才能實現在自己的作品中。但這個過程卻難以在幾節課中完全學習並實現,很容易受到長久的習慣影響,需要老師提醒。在練習的當下可以有好表現,只是需要長期的累積,最好從一年級開始增加基礎概念,在課程中給予一些小練習。一次給一點,三年後必有所改變。

課程規劃
  • 01
    構成是什麼

    1.請學生說說構成是什麼並舉例。 2.老師用 ppt 說明構成的重要觀念。 3.請學生觀察班上的個人書櫃,並進行整理! 4.到校園尋找不美的版面(布告欄,牆﹑教室布置⋯⋯)並拍照回傳。

  • 02
    構成構面 kit練習

    1.將色紙依照比例關係切割成 4-6 片。 2.放置於另一張白紙上排列,須優先考慮秩序與美感。 3.放於黑板上共同欣賞與分類,想想視覺上整齊或雜亂的因素為何? 4.討論校園不美的版面可如何調整?

  • 03
    解析版面設計

    1.每個人帶一本自己覺得封面最吸引的書或雜誌到課堂,用描圖紙將版面分割圖描繪出。 2.分析圖與文的配置比例與呈現效果。

  • 04
    構成的練習

    1.使用灰色的框,與三個色階的紙張實驗矩形的分割可有何形式變化。 2.使用麥克筆繪製紀錄於學習單上。

  • 05
    構成的應用

    1.將上一堂課所學到的構圖選一個最喜歡圖板加以應用。 2.用電腦設計一張班級園遊會海報或販賣商品 DM。

  • 06
    分享與討論

    1.全班欣賞與分享,選出最個人喜愛的作品。 2.小組討論擺攤的方式繪製草圖於學習單上。 3.欣賞與分享學生作品。

蔡佩玲
嘉義縣立鹿草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嘉義縣立鹿草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