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熱門閱讀
由教育部指導規劃「112年度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共同培力系列活動 『USR x 美感 x 媒體素養』」,邀請您保留10/20的時間,一起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圖書館聆聽,共度美好的知識饗宴。
從幼兒園(K)到大專院校(12)的生師在教學現場所投入發展的創新課程。展現將感知力帶入生活,由現象與環境導向觸發,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綱「當代公民」的素養。
|專題文章|黎曉鵑|臺北市立中山女高美術教師。
|專題文章|林宜珍|前文化部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籌備小組 聘用編審

標籤 關鍵字 #鄧昌苓

好「食」光

讓學生們走進美術教室時能不自覺的停下腳步感受到美感情境空間所要傳達的"美好感 受"同時開始觀察美感情境空間中有那些物件的構成…

可移動的「案上園林」

日常生活的器物多半被習於略去尺寸的審美。透過瓶罐在色彩、比例與功能三者之間的相互影響;由此展開「挑戰經驗認知的比例」。進而開啟一扇體驗比例美感的門。引導學生嘗試不同瓶罐比例的功能設計並思考違反認知的比例關係其目的性上的差異。最後透過可移動的”案上園林”,探索比例掌握空間的氛圍。如何運用比例在構成中的表現,從中建立理性判斷之美感能力。

「食,設計!」

先從文具用品及各式食器擺設整齊著手,讓學生關注到美感之首--「秩序」的重要,再從「構成」構面中選擇--主從關係與 畫面平衡作為課程主軸出發,以點、線、面基本設計元素為基礎,引導學生嘗試轉換實體與平面構成的不同,並運用於淋醬、零食練習及甜點擺盤實作,以漸進的方式帶領學生學習合於美感的擺盤組合

春節是傳統節日,然現在春聯貼法式微。透過春聯設計課程,融入版面、比例概念,提高學生對春聯美感的認識。

秀峰的地理環境獨特,融合了美感教育和生態教學。課程單元從植物葉拓開始,探索種植植物,製作索引地圖和植物葉拓布,激發環保意識,期待未來可以擴展至更深入的科學繪製美感課程。